2020年馆藏新书推荐系列·第六期

     访问次数: 297



01.《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陈海贤著;北京:台海出版社,2019.10  索书号:B848.4/1808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一阅览室

内容简介:如何养成一个新习惯?

如何让心智变得更成熟?

如何拥有高质量的关系?

如何走出人生的艰难时刻?

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什么不同的使命?

……

破解这些难题,心理学能够提供很多有用的线索。

陈海贤博士把自己13年心理咨询的经验和思考,结合多个心理学流派的理论,从行为、思维、关系、瓶颈期和人生地图这5个层面出发,给你一套实现人生突破的系统方法。

书里不打鸡血,不灌鸡汤,而是提供一系列改变与发展的实用工具,直击人生的种种问题。帮你创造更满意的人生,成就了不起的自己。


02.《空的空间》/[英] 彼得·布鲁克著,王翀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社,2019.11  索书号:J812/20  馆藏地点:逸夫二楼建筑艺术阅览室

内容简介:《空的空间》是彼得•布鲁克谈戏剧的理论经典,写于1968年。作者在僵死的戏剧、神圣的戏剧、粗俗的戏剧和当下的戏剧四篇檄文中,分享了他具有开放性的舞台空间概念、充满原创力的戏剧观,同时旁征博引20世纪重要的表演艺术大师们的戏剧理念与创作,以佐证他的戏剧观。全书充满激情、标新立异、引人入胜,展示了戏剧如何藐视规则,构建并打破幻觉,为观众创造持久的记忆。

本书问世50余载经久不衰,已被译为德、法、俄、汉、日、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波兰、希腊、阿拉伯等近20种语言。中文版初版于20世纪80年代末,成为导演入门必读之作,对中国当代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敦煌:众人受到召唤》/生活月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0  索书号:K879.21/9   馆藏地点:逸夫五楼社会科学第三阅览室

内容简介: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要真正理解中国,认识中国,特别是中国古代艺术史,敦煌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一直以来,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敦煌以及其背后的历史似乎遥不可及。但实际上,敦煌不仅属于学界,更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要“继续敦煌”,实有必要让敦煌走出学界,走进大众。

2010年和2013年,《生活》杂志的采编团队几次前往敦煌、兰州等地,对几代“敦煌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采访。这本书是4年多追踪历程的结集,将呈现一场冥冥之中的相遇——一座洞窟与一个(群)人的相遇,千年佛国与数十载人生的相遇。莫高窟与她的守望者们,在荒漠中相互召唤并彼此守候。他们的守护延长了莫高窟的生命,而在敦煌,他们也找到自我,找到艺术、文化乃至人生的新路。

《敦煌:众人受到召唤》为四色图文书,既有敦煌研究院提供的珍贵图片,又有《生活》摄影师实地拍摄的图片,精美、大气、有意境,富含人文张力和表现力。


04.《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汪洁著;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04  索书号:O412.1/25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自然科学第一阅览室

内容简介:一直以来,你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

永恒流淌的时间,是真的摸不着看不见,还是有形状和终点?

我们所处的空间,是三维四维还是五维?

我们能不能踏上时光机,任意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和未来?

这些,都将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跟随作者,你可以进入爱因斯坦的梦境,坐在牛顿老师的课堂,来到星光实验的现场……近距离接触科学的真相。你将轻松了解一个你以为深奥得无法捉摸的理论,你将进入一个你以为奇妙得永远理解不了的世界。

本书上部和大家一起回顾物理学走过的坎坷历史,这段历史的精彩程度不亚于任何一段战争史。在伽利略、牛顿等巨星纷纷谢幕之后,超级巨星爱因斯坦闪亮登场。他就像一位横空出世的大侠,无门无派,但出手即震惊天下,他的绝招就是“相对论”。

书的下部比上部还要精彩,结构宏大,故事神奇,真相惊人。在下部,作者细致地剖析时空真相,带你领略神奇的四维时空奇境,了解整个宇宙的终极图景,再回到原子的深处见识不可思议的微观世界,然后看一看当下物理学的新进展——万物理论。

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相对论,用通俗幽默的语言讲解深奥的科学道理。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全新的宇宙观。


05.《生命的运作方式》/[美] 马伦·霍格兰(Mahlon Hoagland) [美] 伯特·窦德生(Bert Dodson)著,洋洲、玉茗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公司,2018.12  索书号:Q-49/61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自然科学第二阅览室

内容简介:一个生物学家,一个画家,因为对生命有着同样的痴迷,所以产生了这本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杰作。本书从微观角度逐级向上延伸,结构层级递进,从原子到分子,从个体到群体,解释了宏观生命的运作原理和不同生物的本质,体现了自然世界的同一性。搭配幽默风趣的漫画帮助解说,让读者可以更轻松地理解生命的运作方式。


06.《基特勒论媒介》/杰弗里·温斯洛普-扬著,张昱辰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9.11  索书号:G206.2/440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二阅览室

内容简介:弗里德里希·基特勒凭借《留声机、电影、打字机》和《文学、媒介、信息系统》等书籍,确立了自己是有影响力的媒介理论家之一的地位,但他也饱受争议。 《基特勒论媒介》介绍了基特勒关于媒介理论的基本思想。这本书分析了基特勒早期以德国20世纪动荡的历史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文化剧变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文化统一)为背景的作品,这些作品灵感来自于法国后结构主义中与媒介相关的理论,以及关于文化技术和古希腊符号系统的著作。这本书在理论方面清晰的讲解将会受到媒介、传播和文化研究领域的学生的喜爱。


07.《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戴锦华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1  索书号:J909.2/5  馆藏地点:逸夫建筑艺术阅览室

内容简介:中国当代文化研究和电影批评的必读经典

论述新时期中国电影文化的扛鼎之作

《雾中风景》涉及的电影现象贯穿了中国新时期20年历史——自1970、1980年代之交的斜塔望出,经过1980、1990年代之交的无地彷徨,绵延穿过整个1990年代,终了于新世纪将临未临之时。这是中国社会历史性转轨的20年,电影作为文化表征,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症候。作者以自己对这个时代的体认,依靠对理论武器的娴熟运作及对电影文本的敏锐感知,用绵密的意象,勾勒出这个时代的图景,已成为研究新时期电影的必备文本。


08.《天国之秋》/[美] 裴士锋著,黄中宪、谭伯牛校;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1  索书号:K254.07/15  馆藏地点:逸夫五楼社会科学第三阅览室

内容简介:2012年坎迪尔(Cundill Prize)历史奖大奖(世界奖金最高的历史著作奖)

裴士锋生动重现了……十九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战争。这场战争所夺走的人命之多,在人类史上名列前茅。它的深远影响,在当今中国仍未消失。《天国之秋》是由第一流历史学家和杰出作家完成的引人入胜之 作。

——基辛格(Henry A. Kissinger) 《论中国》《大外交》等书作者

精心琢磨的历史铺陈,是极出色的典范。从一八五〇年代初期打至一八六四年的这场中国内战,可能是人类史上死伤最惨烈的内战;裴士锋以生动翔实的手法,呈现中国的统治者及其数千万子民的命运如何受到英国外交与商业利益的摆布,如何受到太平天国本身的非正统宗教和政治理念影响。一个悲惨且撼动人心的故事。

——史景迁(Jonathan Spence) 《追寻现代中国》《大汗之国》等书作者


09.《生命之种:从亚里士多德到达·芬奇,从鲨鱼牙齿到青蛙短裤,宝宝到底从哪里来?》/ [美] 爱德华·多尼克著,王雪怡、李小龙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11  索书号:Q1-0/100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自然科学第二阅览室

内容简介:入围2017年科克斯奖非虚构类终选名单。

17世纪末,风云激荡、群星璀璨。探险家们已经环游了地球,绘制出了天空的图案。科学家们已经计算出了地球的重量,追踪到了彗星的轨迹,也揭开了银河系的秘密。但在现代黎明绽放之际,这样一个从饱学之士到目不识丁者都渴望一探究竟的终极奥秘却仍未解开:生命从何源起,人类的宝宝到底从哪里来?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无所不能”的达·芬奇已系统地解剖了人体,并绘制出大量人体解剖图,但他因为洁癖而止步于性的秘密,这些珍贵手稿也沉寂了近300年。此后,解剖成了科学家观察人体的常用手段。令人惊讶的是,直到近代,仍没有人知道确切答案。每个人都同意基本原则:男人和女人有过性接触后,有时会生出一个孩子。但除此之外,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1651年,英国皇家医生哈维提出“万物都来自卵”,第一个转折点出现了。此后,来自6个国家的科学家摩拳擦掌,向着荣耀进发,投入一场寻找生命起源的侦探游戏。现在看来,答案如此显而易见,甚至难不倒一个小学生;但是在两个半世纪(1650—1900)的时间里,受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影响,又囿于自身的宗教信仰和主观判断,无数天才虽然曾经无限接近真相,但却“成功”地绕过了关键线索,得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结论,给出误导性的信息,致使探索的过程充满了迂回、停滞,乃至倒退。幸运的是,在纷繁芜杂的线索中,有用的信息最终保留了下来并成为新的研究切入点,火炬一棒一棒传下去,真相逐渐浮现。1875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一个海边的实验室里,谜题终于由赫特维希解开:父母双方对于生命的诞生有着同等的贡献,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成为全新的单一细胞,之后这个新的细胞开始分裂、生长,新生命呼之欲出。

爱德华‧多尼克以诙谐的笔触和高超的叙事技巧,让天才科学家们走下神坛,变成一群漏洞百出、行为怪诞的普通人,其中包括:一名意大利外科医生,通过解剖鲨鱼来证实女性生殖器并非“劣等的”男性生殖器;一位天主教神父,设计出精巧的短裤来证明青蛙卵需要接触精液才能受精,等等。这是一部令人振奋的科学史,让我们在捧腹大笑之余对那些“在森林深处找到通行之路”的科学先驱由衷地产生敬佩之情。


10.《走出唯一真理观》/陈嘉映著;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05  索书号:I267.1/1345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文学第二阅览室

内容简介:陈嘉映2007—2018自选文集。

《何为良好生活》后新作,认真思考,认真表述这些思考,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在危机与纷争爆发的时代,哲学如何协助我们反思生活。“我们与其说需要共识,不如说需要学会,没有共识的人应该如何一起生存。”

本书是陈嘉映先生选编自己于2007—2018年间所作演讲、访谈与评论结集。

有不同的道,从前有不同的道,现在有不同的道,将来还有不同的道。重要的问题不是找到唯一的道,而是这些不同的道之间怎样呼应,怎样交流,怎样斗争。你要是坚持说,哲学要的就是唯一的真理体系,那我不得不说,哲学已经死了。

哲学,尤其今天的哲学,不是宣教式的,不是上智向下愚宣教。我们之所求,首先不是让别人明白,而是求自己明白。

“我个人想要的是,认真思考,认真表述这些思考,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