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馆藏图书推荐系列·第八期

     访问次数: 10


01.《追寻消失的真实》/[法]阿兰·巴迪欧著,宋德超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20.05  

索书号:B565.5/10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8.6分/155人评价

内容简介:2012年11月9日,里尔市美术宫礼堂,“事件哲学”的代表性思想家阿兰·巴迪欧为现场的听众作了题为“追寻消失的真实”的讲座。三年之后,巴迪欧在讲座的基础上对手稿进行了部分修改,于是就有了这本小册子。

这本小册子主要围绕真实问题展开,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莫里哀的死亡为例对真实与外表进行区分;第二部分以数学本体论为基础给真实下定义;第三部分则试图在帕索里尼的诗歌中追寻真实。

关于“真实”,巴迪欧在《存在与事件》等著作中展开过深入的探讨。本书则是他对这些探讨的一次回顾性和总结性思考。剖开由纷繁复杂的事件所构组的经验世界,不断叩问“真实”这个观念本身,巴迪欧所展开的研究与我们的现实处境息息相关。


02.《天生的标签:美国种族主义思想的历史》/[美]伊布拉姆·X.肯迪著,朱叶娜、高鑫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05  

索书号:D771.26/6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8.4分/137人评价

内容简介:在奥巴马于2008年当选总统以后,美国真的如一些媒体所说进入了“后种族社会”吗?事实上,种族主义思想在美国仍然大行其道,而且比以往更加隐晦和复杂。肯迪追溯反黑人种族主义思想的历史,以及这些思想的惊人力量。他以美国历史上的五位杰出人物为向导,犀利地揭示了种族主义思想不是由无知或仇恨引起的,而是由那些*具影响力的大脑设计出来的。


03.《去依附:中国化解第一次经济危机的真实经验 1949-1952》/董筱丹、温铁军著;北京:东方出版社,2019.09  

索书号:F129.6/17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9.1分/1363人评价

内容简介:本书为温铁军团队继《八次危机》后推出的最新研究成果,详细记录了我国应对第1次通胀危机的真实经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既要应对民国延续下来的长期高通胀,又要处置经济发展所内生的新矛盾,正如作者所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终,中国共产党靠土改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靠增量农产品稳定供给压低城市物价,成功吸纳了过量增发的货币,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

中国靠乡村土改缓解了通胀危机,而大多数没有开展土地革命的发展中国家至今仍难以从“发展陷阱” 中自拔。这些国家虽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在经济上却又陷入了困境。对比中国经验,探寻如何应对此前半殖民地经济遗留下来的高通胀,归纳其经验和机制,对深化发展经济学理论研究,指导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甚至指导世界各国应对通胀危机,都具有重要意义。


04.《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9个震撼人心的真实家庭故事》/吴晓乐著;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9.11  

索书号:G78/881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8.5分/6041人评价

内容简介:我花了八年时间,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目睹一个又一个家中发生的故事。

有人坚信女儿患有多动症,直到她真的患上多动症;有人偷偷希冀着,父亲向她走过来,对她说一句,好女儿,你也辛苦了;有人深藏秘密,却只能躲进柜子;有人做了母亲,却习惯在深夜躲进厕所痛哭,咬自己的手抑制哭声;有人在和母亲第一百次的和解失败时,她决定宽恕自己。

我走进他们的生命,每踩一步都惊叹不已。

这九个故事:

没有一个是普罗大众乐见的教育神话。

没有一篇看了会感到喜悦。

没有一篇看了心中不会乱糟糟的,甚至觉得烦。

我不断受到诱惑,何不把这些故事写得更正向,更明亮,更温暖,不妨将那些伤害给淡化、舒缓吧。可是,我不能这么做。任何的修饰和美化,都是对那些伤痕的背叛。我想要你和我一起,凝视那些脸,凝视一个已经被淡忘的初衷——把孩子带到这世界上的初衷。


05.《工作的喜与悲》/[韩]张琉珍著,洪微微、韩亚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09  

索书号:I312.645/179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文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8.1分/843人评价

内容简介:这个世界精确运行,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下了多少功夫,就会有多少收获,得失计算绝无水分。《工作的喜与悲》为我们构建的就是这样一个讲求合理、追求利润的世界。普通的上班族在工作、爱情、金钱、爱好、人际关系和性别暴力的夹缝中求生,有笑有泪地活着。她们既不是拥有伟大抱负的职业女性,也不是敢于和庞大组织抗衡的正义斗士,她们只不过是敏锐地知晓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充分理解工作中的喜和悲。她们,恰是这个时代最普通的我们。

我这样做,是为了教她做人的道理。想要得到三百元,她就得先掏三百元钱才行。她只拿了七十元,就只配获得七十元钱的祝福。世道讲的就是这个理。


06.《被涂污的鸟》/[美]耶日·科辛斯基著,莫雅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03  

索书号:I712.45/1529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文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8.3分/1480人评价

内容简介:《被涂污的鸟》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描写了东欧“二战”期间的悲惨景象。小男孩的父母把他送到乡下避难,但与他失去了联系。男孩开始在各个村庄之间流浪。因为他的黑头发、黑眼睛,村民认为他是吉卜赛人,会给村子带来不祥,以各种方式折磨他。他曾被埋在土里,只有脑袋露在外面,乌鸦将他啄得伤痕累累。他目睹人们在暴力、堕落和无知的牢固链环中彼此吞噬。当他躺在铁轨上,让火车从自己身上呼啸而过,他体会到的只有饱受凌辱却依然幸存的快乐。书名“被涂污的鸟”象征着被视为异类的人。作者相信,针对“异类”的歧视划分是强加的、人为的,整个战争就是这种歧视造成的灾难之延伸。


07.《花森安治的手艺:《生活手帖》的设计美学》/[日]生活手帖社著,张逸雯译;太原:书海出版社,2020.12  

索书号:J06/371  馆藏地点:逸夫二楼建筑艺术阅览室

豆瓣评分:8.4分/257人评价

内容简介:《生活手帖》,日本战后新生活美学的代表刊物,风靡日本70余年。作为《生活手帖》创办人之一,花森安治担任主编30年,亲手制作封面、绘制插画、设计版式,一期不落,用天才般的手艺塑造了《生活手帖》独特的设计美学。本书为花森安治一百年诞辰纪念版,收录花森安治所作153张封面,160余幅精彩手绘、草图,以及珍贵的现场照片。“每天读一遍,都会感到很幸福。”


08.《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晚清1842-1873(上、中、下)》/沈弘 编译;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01  

索书号:K252/29/1、K252/29/2、K252/29/3  馆藏地点:逸夫五楼社会科学第三阅览室

豆瓣评分:8.1分/355人评价

内容简介:创始于1842年的英国《伦敦新闻画报》是世界上第一份以图画为内容主体的周刊。其以细腻生动的密线木刻版画和石印画,以那个时代的技术条件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再现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画报初始就对中华帝国表示密切关注,派驻大量画家兼记者,仅1857年至1901年就向英国发回了上千张关于中国速写和几十万字的文字报道。

它们大多是现场的目击报道,属于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它们对于历史事件的观点和看法往往跟中文史料中的观点和看法相左,这就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参照物;它们所报道的一些事件和中国社会生活的细节往往是中文史料中的盲点;其中报道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也是许多其他中西文历史资料所不能企及的。


09.《健康经济学》/[美] Jay Bhattacharya 、[美] Timothy Hyde、[美] Peter Tu著,曹乾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2  索书号:R1/27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自然科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9.9分/30人评价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全新又全面的卫生经济学教材,由斯坦福大学教授跟哈佛、耶鲁的博士生合写。内容包括:医疗服务的供需、保险的道德风险和逆选择、药物创新与卫生技术评估、卫生政策及世界三大卫生系统、人口老龄化、流行病和肥胖、行为健康经济学。

该书将经济学概念通过个人轶事、动画片、故事案例形象化,并将自己充满活力和想像力的教学风格从课堂转化到教材上。此外,该书非常全面,给教师提供一份现成的“菜单”,让他们轻松引导学生对健康经济学议题展开讨论。最后,它力图保持理论和政策之间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和相关从业者建立理论基础,并进行实证研究和政策决策。


10. 《米,面,鱼:日本大众饮食之魂》/[美]马特·古尔丁著,谢孟宗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1  

索书号:TS971.2/96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自然科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8.0分/1100人评价

内容简介:日本是全世界食客心中的一大圣地。米其林餐厅数量居世界之首,但求匠心独运的无名小店更是数不胜数。

饮食作家马特·古尔丁走访东京、大阪、京都、福冈、广岛、北海道、能登七座日本饮食重镇,品尝每个城市的代表性食物,走访热爱并传承当地饮食文化的各色人物,将城市的历史文化也融入自己的饮食观察中。

从专业冷静的料理职人、热情如火的街头小贩,到努力在此扎根的外来移民,再到依赖美味的新老食客,正是这些千姿百态的普通民众,展现并维系着日本独特的美食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