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落差》/于贝尔·达弥施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1 索书号:J40/18 馆藏地点:逸夫二楼建筑艺术阅览室
内容简介:这部以《落差》为题的“摄影”随笔集,旨在分析在摄影和电影闯入艺术实践领域之后所产生的“层差”,并揭示由其造成的批评话语的断裂。本书受到了德勒兹,特别是本雅明的影响,它将达弥施在不同时间段的文字集成一册,使读者得以看到一种摄影思想的全貌。从作为序言的《关于摄影现象学的五点想法》(1963)到二十一世纪初的随笔,本书呈现出一些相同的思考,相同的疑问,并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即:无法为摄影撰写历史。而这本身,就证明这一问题是多么的恒常,多么的“构成问题”。在收录于本书的《纪念瓦尔特·本雅明〈摄影小史〉出版五十周年》(1981)一文中,达弥施写道—— “摄影不去改变历史,而是固执地动摇历史这一概念。假如有一样东西必须作为一种‘摄影小史’存在,那么,它的出发点不应该是一个源头的叙述,而是强制的重复,是它构成了摄影行为最为恒常的动力。无意识,正如人们所知,或者以为知道的,是没有历史的;但它在历史中还是起作用,而且对历史产生作用,使之动荡。摄影对记忆也有同样的作用。”
02.《失焦》/[匈]罗伯特·卡帕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0 索书号:K837.125/42 馆藏地点:逸夫五楼社会科学第三阅览室
内容简介:《失焦》是罗伯特•卡帕亲历二战的摄影手记,作品忠实记录了他在战争中经历和感受到的一切。展卷阅读,有时会哑然失笑,而更多的时候,则会让人心情沉重。卡帕深深热爱生命,热爱和平,他厌恶战争,痛恨自己的职业——眼看着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生死只在一瞬间,任谁也无法承受这种巨大的反差——尤其是当这种事情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甚至随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时。然而卡帕却以近乎“冷酷无情”的冷静忠实地记录下这一切,他的文字,他的照片,无一不充分体现出这种冷静,而隐藏在冷静背后的,是用生命才能换取的勇气。
《失焦》幽默、流氓、还有海明威的屁股……“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卡帕的这句话或许已深入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内心。卡帕本人,也成为了新闻摄影的代名词。
03.《理解一张照片》/[英]约翰·伯格著;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8.03 索书号:J405/20 馆藏地点:逸夫二楼建筑艺术阅览室
豆瓣评分8.3
内容简介:《理解一张照片:约翰·伯格论摄影》是伯格过去五十年“写摄影”的文章精华,由英国国宝级作家杰夫·戴尔悉心编选。本书以时间为序,不仅全面收录了伯格最有影响力的摄影名篇,如《摄影的使用》《外观》《故事》等,也将此前未见收录的、他为展览或图册撰写的评论纳入其中,其中涉及的人物极其广泛,从摄影大师奥古斯特·桑德、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尤金·史密斯,到至今仍在活跃的摄影师伊特卡·汉泽洛娃、阿拉姆·谢卜利。很大程度上,这24篇文章代表了约翰·伯格有关摄影之写作的最高水准。
04.《摄影小史》/[德]瓦尔特·本雅明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2 索书号:J409.1/6 馆藏地点:逸夫二楼建筑艺术阅览室
内容简介:全书共收入瓦尔特·本雅明于20世纪30年代写就的《摄影小史》(1931)、《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绘画与摄影》(1936)和《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1938)4篇论文。其中,《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均为本雅明享誉世界的佳作名篇。作为对摄影、电影的批评实践中的丰碑,它们不仅为人们理解这两个媒介提供了一种全新且富于启发的视角,对尼塞福尔·尼埃普斯、欧仁·阿特热乃至奥古斯特·桑德这样的摄影先驱及他们的美学、技术成就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评判,也极为深入地讨论了摄影、电影与绘画之间纠缠不清、若即若离的关系。
05.《黑镜头》/黄利著;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01 索书号:K106/4/2 馆藏地点:
逸夫五楼社会科学第三阅览室室和逸夫五楼样本阅览室
内容简介:本书汇集了1500多幅西方摄影者在本世纪100年间拍摄的照片,以及少量上个世纪末留下来的珍贵照片。在这些照片中,有些纪录了当时最具影响的事件;有些纪录则在很多年后才显示出了更深的意义;有些照片是珍贵的社会历史资料,它们纪录的是永远不复存在的生活和光阴。从历史、新闻、社会学和美学的角度来看,书中收录的许多照片已成经典,它们是这个世纪的摄影者留给后世的珍贵记忆。
06.《决斗写真论》/ [日]筱山纪信 / 摄影[日]筱山纪信;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5 索书号:J4/28 馆藏地点:逸夫二楼建筑艺术阅览室
内容简介:1976 年,知名摄影杂志《朝日相机》,邀请从事评论并宣布放弃摄影的中平卓马和声势如日中天的摄影家筱山纪信合开专栏。由筱山提供摄影作品和引言,中平则撰写深刻而尖锐的评论文字,《决斗写真论》于焉诞生。一年中,两人透过家、晴天、寺、街区、旅途、印度、工作、风、妻、平日、插曲 、巴黎与明星这13个主题,对“摄影是什么?”“观看是什么?”“摄影的行为是什么?”“摄影家又是什么?”等相关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思索。
中平大学时学习西班牙语,对哲学、美学理论以及语言学有浓厚兴趣,他的评论文字赤裸、尖锐充满了思辨性,强调以摄影行为来探索“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至今读来依然前卫。筱山纪信是日本少有的在商业和艺术领域都获得认可的摄影师。他为众多时尚杂志拍摄艺人写真,同时,以稳健而冷静的镜头拍摄大量艺术写真,记录旅途和静物。迥然不同的两人碰撞出的火花给彼此和摄影都带来了更多可能。
07.《不合理的行为》/ [英]唐·麦卡林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6 索书号:K835.61/209 馆藏地点:逸夫五楼社会科学第三阅览室
内容简介:本书是世界著名战地摄影师唐•麦卡林的自传时隔25年首度增订重版。书中,麦卡林回忆少时生活,生于纷飞战火,长于丛林街头。摄影发掘其天赋,成为安身立命。卸下戎装,他携相机深入生死前线,几乎经历了二十世纪下半叶所有的战争与重要地区冲突。
作为同罗伯特•卡帕、拉里•伯罗斯齐名的战地摄影师,麦卡林并未“实现”战地摄影师的理想——将生命献给事业。他的作品在给自己带来声望的同时,也成为其拷问世间荒谬,洞穿人性黑暗的工具。档案柜中的底片如同孤魂,不断搅动着他的思绪。
增订版补充了作者晚年深入苏丹、叙利亚战场,追踪“ISIS”的经历,以及私密的家庭生活。全书更新了40余张摄影作品,包括麦卡林亲友的照片和新创作的英格兰乡村风景照。
08.《艺术的诱惑:摄影的前世今生》/[英]霍普•金斯利(Hope Kingsley / [英]克里斯多弗•里奥佩里(Christopher Riopelle);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4.01 索书号:J409/6 馆藏地点:逸夫二楼建筑艺术阅览室
内容简介:今天,摄影有着自身特有的文化,但同时也与艺术传统紧密相连着。《艺术的诱惑》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批判地阐述了曾经的摄影术如何影响了当代的艺术家。
19世纪,摄影成为一种新晋的影像媒介。当时的先锋摄影师,如朱丽叶•玛格丽特•卡梅伦、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从之前的大师们的作品中寻找灵感。今天摄影师再不需要为摄影这个媒介在艺术中的地位而抗争,然而,他们仍然在效仿着伟大的画家:卡拉瓦乔、康斯太布尔、德加、德拉克罗瓦、安格尔以及无数英国国家美术馆所收集的画家。是什么让曾经的艺术作品如此经久不衰呢?
本书为以上问题做出了解答,将过往的名画进行了分类:历史、肖像、身体、静物以及风景。通过对蒂娜•巴尼、理查德•博林汉姆等人的访谈完成了对当代摄影家们的考察,讨论他们借鉴的作品以及工作方式。《艺术的诱惑》一书是所有对摄影、绘画,以及二者间复杂、令人惊讶的关系感兴趣的读者们必读的书目。
09.《直到长出青苔》/ [日]杉本博司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5 索书:J405/10 馆藏地点:逸夫二楼建筑艺术阅览室
内容简介:书名“直到长出青苔”取自素有“日本诗经”之称的和歌总集《万叶集》。书中收录了杉本博司自1974年以来所有的代表作品,包括“海景系列”、“肖像系列”、“剧场系列”、“建筑系列”、“博物馆系列”、“布景系列”等。分为十六章,每章以一幅杉本的摄影作品和一段问答起兴,延引出艺术家本人通过摄影的方式与历史、哲学、时间、记忆、梦境等主题的互动所获得的洞见,并以及其诗意而禅意的方式娓娓道来,充满东方意境。
10.《失落的优雅》/阮义忠著;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8 索书号:I267/2671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文学第二阅览室
内容简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摄影家阮义忠在台湾各处行脚,拍下了无数百姓日常生活的动人瞬间。《失落的优雅》收录其中八十一幅照片,并首次讲述每一帧照片背后的故事,真实呈现了从乡村社会向工商社会转变时,一个变动中的台湾。
阮义忠从小在台湾乡村长大,少时并不能理解父辈的艰辛,一心想逃离乡村,去往城市。长成后回顾,却正是这些最贴近土地的人事与乡情支撑着他,在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迈出每一步。《失落的优雅》中所记录的台湾乡野风景与人情,在如今已成为渺不可寻的古风,正是在这些淳朴的影像和文字背后,我们发现久已失落的朴素和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