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馆藏图书推荐第二十三期

     访问次数: 257



01.《人间食粮》/(法)纪德著,李玉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09  索书号:I565.65/41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文学第二阅览室

作者简介:安德烈•纪德(1869—1951)是法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法国乃至整个现代西方文学史、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因其“内容广博和艺术意味深长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对真理的大无畏的热爱,以锐敏的心理洞察力表现了人类的问题与处境”而荣获一九四七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他整整一生,就是长长一系列介入与解除介入的过程。他一贯忠于的唯一教条,就是拒绝接受任何教条……他始终宣扬的,就是他既从蒙田又从歌德那里受到启迪的明智。除了他引以为憾的短期介入政治之外,他只想做一名艺术家,也就是要给思想提供一个完美的形式,做一个以此为唯一职业的人。作者角色是修建一处住所;而占据这个住所的,则是读者。纪德便是这样的人。——莫洛亚

内容简介:一八九三至一八九四年间,年轻的纪德与青年画家洛朗前往北非游历,纪德不幸在埃及染上了当时的绝症肺结核,万分绝望的他自以为命不久矣,结果竟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在纪德看来自己等于是获得了第二次生命。《人间食粮》是纪德游历北非和意大利之后,以抒情方式,糅合传统的短诗、颂歌、旋曲等形式写成的一连串富有诗意的断想。他以炽热的灵魂感应生命的花果,并将这赤诚之爱整个地化作颂歌、凝成诗语。此书可谓纪德本人最激越的精神独白,被奉为“不安的一代人的《圣经》”。三十八年后,已进入晚境的纪德再次提笔写出《新食粮》,再度弘扬“感性”的力量,赞美如宗教般神圣的生命激情。


02.《雪落香杉树》/[美] 戴维·伽特森著,熊裕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17.06  索书号:I712.45/1565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文学第二阅览室

作者简介:戴维·伽特森,1956年生,美国小说家、诗人。《雪落香杉树》是他的成名作,他花了十年时间在教书之余写成,出版后获福克纳奖和美国书商协会年奖,并畅销近五百万册。

熊裕,资深文学编辑与译者,译有《借东西的小人》、《多莱尔的希腊神话书》等多部作品。

内容简介: 一位默默无闻的美国中学教师,用十年时间写下令自己一夜成名的故事,虚构了西雅图附近一座香杉积翠,草莓遍地的海岛,一处被海水封闭的小型人世,交织上演着爱情、战争、种族歧视和悬疑谋杀案……

日裔少女初枝的生活中先后到来两个男人:邻居男孩伊什梅尔是她的初恋,他们气息相通;暗恋她并*终成为她丈夫的日本同学宫本天道,他们血脉相连。珍珠港事件爆发,日美矛盾空前激化,日裔居民被遣送去西部荒漠中的集中营。男人们走上战场。战争粗暴地打断了爱情,交错了命运……

多年以后,在一桩疑是谋杀案的庭审现场,无法求取公平的爱情故事里的三位主人公再次汇聚在命运的交叉点。一座海岛的灵魂和一位日本疑犯一起面对着法庭的审讯:善与恶、爱与宽恕、公正与偏见,仁慈与冷漠的主题交织奏响在每一颗莫测人心的键与弦上,组成一部恢弘精妙,洞彻灵魂的人性交响曲。

小说一出版即获福克纳奖,并被选入全美大中学泛读书单,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畅销500万册,是屈指可数的当代文学经典。


03.《熊镇:我们守护什么,我们就成为什么》/[瑞典]弗雷德里克·巴克曼著,郭腾坚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9.01  索书号:I532.45/28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文学第二阅览室

作者简介:【瑞典】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2016、2017瑞典年度作家。成名作《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在全球创下了惊人的销量,已被翻译超过44种语言,同名电影更荣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之后推出的《外婆的道歉信》和《清单人生》也取得了巨大成功。“暖心三部曲”三部曲全球销量总和突破1300万册。

《熊镇》系列是巴克曼“暖心三部曲”之后创作生涯的一个里程碑。在这部作品中,他大胆地突破了自己擅长的叙事模式和视角,将描写对象从老人和小孩延展至小镇群像,借由一次意外事故之后人们的选择透彻地检视了人性的柔弱与坚强,直击人心最深处的伤痛和温柔。

郭腾坚: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翻译所硕士,现居瑞典斯德哥尔摩。译作包括《戴上手套擦泪》三部曲、《熊镇》系列和《流沙刑》。

内容简介:熊镇是一个小镇,它偏远,落寞,冬天很长,雪很多,镇上的人们,懂得沉默和忍耐;熊镇是一个小镇,一座冰球馆,几个家庭,一个酒吧,一片森林,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一群男孩和几个女孩,一群男人和一群女人。

它是安静的。它的爆发在一个夜晚,当一个女孩的衬衫被撕破,一枚纽扣掉在了地上。

我们该如何活?如何爱?如何赢?如何保护那珍贵的事物?如何选择和做一个更好的人?

这是一个小镇,可这是一整个世界。这里有很多人,可最终你只读到了自己。


04.《情书》岩井俊二著,穆晓芳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8.06  索书号:I313.45/448-2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文学第二阅览室

作者简介:岩井俊二,导演、作家。1963年出生于宫城县仙台市,毕业于横滨国立大学。作为导演,他是日本新电影运动的旗帜,相继推出的《情书》《燕尾蝶》《四月物语》《花与爱丽丝》《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等,以影像清新、叙事独特、画面纯粹、情感细腻获得极大好评,清新感人的故事和明快唯美的影像引起轰动。作为作家,他以清丽、隽永、残酷和忧伤的文字,书写青春物语,书写成长疼痛,细腻精美到让人无法抗拒。代表作有《情书》《燕尾蝶》《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华莱士人鱼》《垃圾筐电影院》《花与爱丽丝》《梦的花嫁》等。

内容简介:《情书》是作家岩井俊二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也是经典电影《情书》原著。两个同名同姓的藤井树,两张穿越时空却惊人相似的少女面孔,牵出一段珍藏在岁月深处的初恋。即使经历岁月的洗礼,真挚的感情也不会磨灭,生命是短暂的,而爱是永恒的 。

“你好吗?我很好。”畅销十余年,《情书》挚爱珍藏版温暖上市,由知名设计师设计全新形象,陪伴我们回到纯真岁月。

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真挚的感情没有磨灭,生命是短暂的,而爱情是永恒的。这是我想在《情书》中表达的东西。——岩井俊二


05.《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著;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01  索书号:I267/1617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文学第二阅览室

作者简介:刘亮程,作家,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风中的院门》、《一个人的村庄》、《库车》等。所获荣誉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

内容简介:《一个人的村庄》讲述了刘亮程是真正的作家,也是真正的农民,是真正的农民作家。作为农民,写作真正是他业余的事情;而作为作家,他却无时不在创作,即使在他扛着一把铁锨在田间地头闲逛的时候。在文章里,刘亮程是一个农民,但是作为农民的他,是否意识到自己是个作家呢——或者说,在他的内心深处,是否也以作家自许呢?我不知道。我揣测,在他的村庄里,在与他一样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村民们的眼里,这个无事扛着铁锨闲逛,到处乱挖,常常不走正道却偏要走无人走过的草丛中的人一定是个难以捉摸、有些古怪的人吧。在他们眼里,这个说不出却总觉着有点不一样的人是不是有点神秘呢?当然,他们也许不知道这个人在跟他们一样的劳作之外,还喜欢偷偷观察着村里的人,以及驴,兔,飞鸟,蚂蚁,蚊子,以及风中的野草和落叶,甚至村东头以及村西头的阳光……


06.《撒哈拉的沙漠》/三毛著;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7.03  索书号:I267/1115-3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文学第二阅览室

作者简介:三毛(1943~1991),本名陈懋平,因为学不会写“懋”字,就自己改名为陈平。旅行和读书是她生命中的两颗一级星,快乐与疼痛都夹杂其中,而写作之初纯粹是为了让父母开心。她踏上广袤的撒哈拉,追寻前世的乡愁,和荷西在沙漠结婚,从此写出一系列风靡无数读者的散文作品,把大漠的狂野温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淋漓尽致展现在大家面前,“三毛热”迅速从台港横扫整个华文世界。然而荷西的突然离世,让她差点要放弃生命,直到去了一趟中南美旅游,才终于重新提笔写作。接着她尝试写剧本、填歌词,每次出手必定撼动人心。直到有一天,她又像儿时那样不按常理出牌,流浪到了遥远的天国。她是我们心中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潇洒的——永远的三毛。

内容简介:在三毛的内心深处,撒哈拉沙漠是梦中情人,是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莫名其妙,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每一粒沙地里的石子,尚且知道珍爱它,每一次日出和日落,都舍不得忘怀,更何况,这一张张活生生的脸孔,又如何能在回忆里抹去他们。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最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在适应了撒哈拉大漠枯燥、单调的生活之后,她重新提笔写作,记录与荷西苦中作乐的婚姻生活、撒哈拉威人的异域文化,以及沙漠地带的动荡局势……十几篇质朴的散文,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倾倒了全世界的华文读者。


07.《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意]伊塔洛·卡尔维诺著,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04  索书号:I546.45/40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文学第二阅览室

作者简介:意大利当代最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于198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提名,却因于当年猝然去世而与该奖失之交臂。但其人其作早已在意大利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产生巨大影响。

卡尔维诺从事文学创作40年,一直尝试着用各种手法表现当代人的生活和心灵。他的作品融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于一身,以丰富的手法、奇特的角度构造超乎想像的、富有浓厚童话意味的故事,深为当代作家推崇,并给他们带来深刻影响。《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命运交叉的城堡》、《帕洛马尔》等达到惊人的艺术高度和思想深度。《意大利童话》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意大利民间口头故事的原貌,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兼具,是再现意大利“民族记忆”之深厚积淀的不可多得的作品。《美国讲稿》是卡尔维诺对自己近40年小说创作实践的丰富经验进行的系统回顾和理论上的总结与阐发。他的作品以特有的方式反映了时代,更超越了时代。

内容简介:在大陆,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实粉丝

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权威版本,全面修订2006年单行本译本,并增补卡尔维诺各作品自序、后记、注释等重要资料

知名设计师全新装帧,精装双封设计,书脊烫金,封面采用原创线条图,赋予每部作品文学个性

卡尔维诺用小说搭起迷宫,与读者你一起做文字和思想的游戏,正如情欲开放了男人和女人的时空,阅读,也让读者、作者和作品碎成万花筒里的玻璃,自由变幻着世界。繁华镜像之间,你是否看见了卡尔维诺的狡黠?


08.《冬牧场》/李娟著;北京:新星出版社,2012.06  索书号:I267/3526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文学第二阅览室

作者简介:李娟:散文作家,诗人。

1979年生于新疆。高中毕业后一度跟随家庭进入阿尔泰深山牧场,经营一家杂货店和裁缝铺,与逐水草而居的哈萨克牧民共同生活。1999年开始写作。出版有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在读者中产生巨大回响,被誉为文坛清新之风,来自阿勒泰的精灵吟唱。

内容简介:文坛清新之风,阿勒泰的精灵

李娟首部长篇纪实散文力作

四个月、零距离、全程记述哈萨克民族冬牧场的点点滴滴!

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这绵延千里的家园,这些大地最隐秘微小的褶皱,这每一处最狭小脆弱的栖身之地……青春啊,财富啊,爱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无声。 ——李娟

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一家熟识的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沙漠,度过了一段艰辛迥异的荒野生活。李娟是第一位描写哈萨克民族冬牧生活的汉族作家,她以饱含深情又不失节制的文字,呈现出阿尔泰最后一批“荒野主人”冬季转场时的独特生存景观。


09.《冰雪王国:美国军舰珍妮特号的极地远征》/[美]汉普顿·塞兹著,马睿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04  索书号:I712.55/146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文学第二阅览室

作者简介:汉普顿·塞兹 Hampton Sides,美国历史学家、记者,《户外》杂志的获奖编辑,经常为《国家地理》杂志撰稿,还是畅销历史著作《恶魔踪迹》《血与雷》《幽灵士兵》的作者。他与太太安妮和三个儿子一起住在新墨西哥州。

马睿,文学硕士,毕业于北京 外国语大学,拥有17年专业翻译经验,曾长期为主要国际机构和商业公司担任译员和术语编辑,在翻译技术和术语标准化国际合作中担任重要协调角色,出版过有20余本中英文译作。现为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签约译员。

内容简介:1879年7月8日,德隆告别了年轻的妻子,带领美国军舰珍妮特号从旧金山启航了,时逢“北极热 ”,前来送行的人群欢呼雀跃。德隆领导着33人的团队——带着一个年轻国家想要跻身世界强国的远大抱负——深入那些从未有人探索过的海域。

船刚到白令海峡以北,便陷入一块大浮冰中动弹不得。经过两年的困顿航行,船体受损严重,珍妮特号最终葬身北冰洋底。探险队员们彼时身在西伯利亚以北近1000英里的冰盖上,孤立无援,只有三条敞篷船和勉强维持的补给。

他们就这样开始了漫长的、决定命运的冰海远征——历尽艰险,被视为有史以来人类为生存而战的最伟大战斗之一。面对从雪盲症和冻疮到肆虐的寒风暴雪和神秘的冰上迷宫,探险队与疯狂和饥饿搏斗着,孤注一掷地朝西伯利亚海岸行进。


10.《爱与黑暗的故事》/[以色列]阿摩司·奥兹著,钟志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08  索书号:I382.45/21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文学第二阅览室

作者简介:阿摩司·奥兹,1939年生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文学与哲学学士,牛津大学硕士和特拉维夫大学名誉博士,本-古里安大学希伯来文学系教授。著有《何去何从》、《我的米海尔》、《了解女人》等十余部长篇小说和多种中短篇小说集、杂文随笔集、儿童文学作品等。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三十余种语言并获多项重大文学奖,包括“费米娜奖”、“歌德文化奖”、“以色列奖”和2007年度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奥兹不仅是当今以色列最优秀的作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希伯来语作家,也是一位受人敬重的政治评论家。

内容简介:当今以色列最富影响力的作家阿摩司·奥兹发表于2002年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爱与黑暗的故事》一向被学界视为奥兹最优秀的作品,短短五年就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的译本。尤其是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尼古拉斯·德朗士的英文译本在2004年面世后,这部作品更广泛地引起了东西方读者的兴趣,不仅促使奥兹一举夺得2005年“歌德文化奖”,又于2007年入围“ 国际布克奖”,最近还荣获了“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这部近六百页的长篇小说把主要背景置于耶路撒冷,以娓娓动人的笔调向读者展示出百余年间一个犹太家族的历史与民族叙事,抑或说家族故事与民族历史。家庭与民族两条线索在《爱与黑暗的故事》中相互交织,既带你走进一个犹太家庭,了解其喜怒哀乐,又使你走近一个民族,窥见其得失荣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