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金一南讲: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金一南著;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06
索书号:D5/110-2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8.3分/71人评价
内容简介:“深刻而透彻地了解世界,也是一种力量的象征。”
高层智囊金一南犀利开讲,首度解析打开世界之锁的中国钥匙。
金一南通过全球热点军事事件,从全球战略思维的高度出发,分析世界军事大格局,点评世界各大国、地区势力的博弈与冲突,并推测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向,借此重点提出面对世界大格局的态势下中国地位与态度的思考。
全书共分九大篇,分别为中国篇、美国篇、俄罗斯篇、东北亚篇、中东-北非篇、北约篇、核武篇、外太空篇、杂篇,海陆空立体全方位将世界大格局呈现在读者面前。
从国际大背景看,拥有现代化作战力量的大国、强国,都把先发制人作为它们的手段。而中国是世界上为数甚少的宣布不以先发制人作为军事思想的国家。太空每年经过中国上空的卫星,包括军事侦察卫星、遥感卫星等达9000 多次,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更加复杂艰巨的国家安全任务。
北约的主要对手是华约、苏联。后来华约解散了,北约依然存在,这时它对付的是苏联。接着苏联解体了,全世界的人都以为北约存在的根本的理由没有了。实际上北约用这么多年实践向我们证明,哪怕苏联解体了,北约依然以俄罗斯为对手。
东北亚地区,是经济活动极为密集、产生新财富极为集中的区域,同时又是军事对峙,包括冷战思维极为严重的区域。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中国、韩国、日本发挥了经济发展的带头作用。冷战思维是谁在主导?是美国。
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时候有两个目标,一是清除伊拉克开发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后来经过对伊拉克的实质占领,发现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目标一没有了;二是在伊拉克树立一个中东的民主样板,结果伊拉克成为中东的暴力样板。
02.《悲伤与理智》/[美]约瑟夫·布罗茨基著,刘文飞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04
索书号:I712.65 196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文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8.7分/3198人评价
内容简介:在这部题材丰富、视界浩淼的散文集中,约瑟夫•布罗茨基开篇便用深沉内省的目光审视了自己在苏俄的早年经历以及随后去往美国的流亡生涯。接着,作者用惊人的博学探讨了诗歌的张弛变幻、历史的本质、流亡诗人的双重困境等一系列颇具广度与深度的话题,思维的触手延揽古今,上及古罗马贤帝马可•奥勒留,下至现当代诗人托马斯•哈代与罗伯特•弗罗斯特,将对存在本质的哲学探讨与对诗歌美学的炽烈情愫糅合锻造为继《小于一》之后的又一部世所罕见的奇作。
收入文集的二十一篇散文大致分为回忆录、旅行记、演说讲稿、公开信和悼文等几种体裁。这些散文形式多样,长短不一,但它们诉诸的却是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诗和诗人”。这卷文集可以说是通向布罗茨基的诗歌观和美学观,乃至他的伦理观和世界观的一把钥匙。文集中最后一篇作品《悼斯蒂芬·斯彭德》完成后不到半年,布罗茨基自己也离开了人世,《悲伤与理智》因此也就成了布罗茨基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散文集,是布罗茨基散文写作、乃至其整个创作的“天鹅之歌”。
03.《现代中国的历程》/黄仁宇著;北京:中华书局,2011.04
索书号:K209/81 馆藏地点:逸夫五楼社会科学第三阅览室
豆瓣评分:8.0分/927人评价
内容简介:本书辑录了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美国、德国以及港台地区发表而未收入大陆《黄仁宇全集》的论文、随笔、书评等14篇文字。黄仁宇先生的文字一如既往地保持了纵横中外、从容讲解的风格,以全球史眼光看中国现代化之路,给人带来重要的历史启迪。
04.《大局:知名学者共论中国新发展》/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10 索书号:F124/184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8.9分/13人评价
内容简介:本书汇集的是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举办的“新时代学习大家谈”系列学术讲座第一阶段的成果。参加“新时代学习大家谈”系列讲座的林毅夫、于鸿君、韩毓海、路风、王绍光、温铁军、强世功、潘维、陈平、尹俊等学者和专家,聚焦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方略,着眼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立足中国发展实践,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发表了他们从实践中获得的真知灼见,力图从中提炼出有学理的新理论,努力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同时畅谈了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思考,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这些意见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意义重大,为中国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05.《直面时代之问:读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张峰著;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01
索书号:D616/311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一阅览室
内容简介: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直面党员、干部、群众关心的思想认识问题,用31 个问答集中回答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认识问题,阐释深入浅出,内容通俗易懂,旨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是深入领会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优秀辅导读物。
06.《百年大党正年轻》/李君如著;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01
索书号:D261.1/18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二阅览室
内容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的时代要求。1921年到2021年,整整一个世纪的伟大征程,中国共产党愈发彰显出青春的活力。
为什么说“百年大党正年轻”,怎样才能使百年大党“永远年轻”?面对这个时代之问,原中央党校副校长、著名党的理论家李君如编撰了本书。
本书从“百年大党正年轻”的新颖视角,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了我们党百年来始终朝气蓬勃的基本经验,彰显了我们党面对各种危机,善于危中寻机、困中破局的制胜伟力,揭示了我们党厚植根基、实现长期执政的成功秘诀,是广大党员干部学好“四史”、提高政治能力、增强斗争本领的重要借鉴。
07.《文献中的百年党史》/李颖著;上海:学林出版社,2020.11
索书号:D23/92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8.7分/31人评价
内容简介:一百年前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用的是当时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白话文。一百年后,处于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身处中国面向世界会客厅的我们,更是要思考,应该如何实现党史写作和出版的创新表达,帮助年轻人学习党史、亲近党史,回看来路,铭记来路,方能走好未来之路。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和作者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将《文献中的百年党史》打造成“字图音视”四位一体的党史立体读物。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不仅仅充分体现党中央和党的主要领导人的主要活动与历史贡献,体现民族精神的革命英烈、时代英雄、先进模范和奋战在一线的普通劳动人民群众同样是作者浓墨重彩书写的对象。通过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最可爱的人”打出国威军威,揭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证明“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
08.《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许倬云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12
索书号:K203/450 馆藏地点:逸夫五楼社会科学第三阅览室
豆瓣评分:8.5分/3957人评价
内容简介:在世界文明存在与变化的剧烈大潮之中,中国如何自处,如何看待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中国从何处来,中国文化从何处来,又要向何处去?
这本《万古江河》即心怀中国文化的著名史家许倬云先生交出的一份答卷,也是为今天中国人撰写的历史,为中国文化的成长发展作的一部传记。随着历史的进展,中国文化的内容与中国文化占有的空间不断发生变化:从考古发现所见的中国文化的发端,到“中原”的出现,中原变成了中国,“中原的中国”慢慢扩张变成“中国的中国”,然后超越中国之外,慢慢将四邻吸收进来,通过文化上的交往以及势力范围的扩大,变成了“东亚的中国”,然后在亚洲范围之内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是“亚洲的中国”,再经过百多年颠簸与蹒跚进入世界,成为“世界的中国”。在对这各个超越王朝、政权的长时段文化圈的叙述中,中国文化和生长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才是真正的主角,所以许先生围绕国家体制与时代特色,思想、宗教与文化变迁,农业、手工业与经济网络,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互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生活方式与生活资源,民间社会与信仰世界,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转变,对外关系及与他者文明的比较互动等一系列主题展开。在在讲述着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多彩鲜活的成长故事。
更可注意者,每一个阶段,中国都要面对别的族群及其缔造的文化,经过不断的接触与交流,或迎或拒,终于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邻居族群的文化,甚至“自己”还与“别人”融合为一个新的“自己”。
09.《中国史纲》/张荫麟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2
索书号:K209/64-3 馆藏地点:逸夫五楼社会科学第三阅览室
豆瓣评分:9.6分/80人评价
内容简介:《中国史纲》是一本篇幅不大的通史著述,是天才史家张荫麟先生的代表作。本书虽属未完之作,但却广受赞誉。书中处处可见作者不凡的学术功力和深刻史观。全书考察了自夏商周到东汉的中国历史,在述事的同时重点叙述了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性格。作者举重若轻,将复杂多变的历史在不失严谨的前提下化作简明生动的叙述,并在行文中阐述自己的见解,书中的不少观点和思想在今人看来仍极有价值和参考意义。
10.《这里是中国》/星球研究所、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著;北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09
索书号:K92-49/3 馆藏地点:逸夫五楼社会科学第三阅览室
豆瓣评分:8.2分/5929人评价
内容简介:这本书集结星球研究所近3年来中国主题文章的精华,按照中国地势三级阶梯顺序,呈现出荒原到人间的变化,全书收录300余张精致摄影作品,涵盖诗词、动植物、人文等丰富内容,以广阔的地理视角和宏大的时间尺度,重新解读中国故事。
以18 个关于中国的独特话题,365 张具有地域代表性的高清摄影作品,串联起中国的地理科普和人文故事。了解中国在时间长河中的起源和变迁、生命和文明的孕育及成长。
11.《论中国》/[美]亨利·基辛格著,胡利平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0
索书号:D829.712/29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8.6分/11010人评价
内容简介:基辛格以一位资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特别是试图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机制,以及对“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台海危机等等重大外交事件来龙去脉的深度解读。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基辛格博士还在书中记录了自己与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中国领导人的交往。
12.《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张维为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08
索书号:D616/298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模式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如何用中国智慧建构一套有解释力的话语?在本书中,张维为教授结合自身经历,从国内外热点、难点问题切入,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中国话语体系,以生动鲜活的热点问题为切入口,建构出了一套政治领域的“中国标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在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定力的分析框架下,张维为教授用脍炙人口的观点、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建立了一套原创性极强的话语体系,既激发了受众读者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更是以一种宽广的世界眼光、博大的人类情怀,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人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