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史上最严谨又最不严肃的哲学史》/林欣浩著;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04
索书号:B-49/72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8.6分/21266人评价
内容简介:宇宙的外面是什么?
世界会不会是假的?
我是不是活在虚拟世界/别人梦中?
上帝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
这个世界有没有终极真理?
……
你知道吗,你想过或者没想过的这些奇形怪状的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哲学家们一本正经地提出,挖空心思地找证据,面红耳赤地争论过了。在整个世界忙着探索、开垦、打仗、上天、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这帮哲学家们却神经质地死磕这个世界的真相和人生的意义,就好像一个网络游戏里的角色试图琢磨自己手里武器的代码是什么……
翻开本书,从神烦的苏格拉底开始,彻底了解人类史上的哲学家们,以及他们穷尽毕生的经历和苦思后提交的最终答卷。
02.《决不,决不,决不放弃:英国航母折腾史,1945年以后》/[英]大卫·霍布斯著,谭星译;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0.03
索书号:E925.671/14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9.1分/15人评价
内容简介:本书以一名资深海军航空兵的视角,讲述了英国最强海上力量——航母打击舰队在二战后跌宕起伏的命运:从余威尚存、征战四海,到惨遭裁撤、一柱难枝,再到重铸巨舰、艰难复兴。作者详细介绍了英国战后各型航母、舰载机,及其配套系统的设计、装备和使用情况,并且结合亲身经历述说英国航母打击舰队的作战历史,此外还浅显易懂地分析了航母舰队的力量变迁,以及导致这种变化的战略背景和政治背景,同时敏锐地指出了航母与国家地位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密切联系。此外,书中配有大量的珍贵历史照片,并且披露出许多只有业内人士才能了解到的舰队轶事,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03.《流放者归来:1920年代的文学浪游史》/[美]马尔科姆·考利著,姜向明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21.03
索书号:I712.095/2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文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8.7分/192人评价
内容简介:1920年代,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多斯·帕索斯……这些后来创造了美国文学黄金时代的年轻作家倍感疏离与压抑,纷纷逃离美国,来到巴黎寻找自由的生活和归属感。
他们便是“迷惘的一代”。他们之所以迷惘,是因为他们与过去脱离了关系,无法接受过去的那套行为规范,是因为他们想生活在流放中。他们向着一个新的人生目标探索,在疑惑、不安与反抗中写作、喝酒、观看斗牛、和情人做爱,同时又依然思念着早已失落的故乡。
《流放者归来》描述了这一代年轻人自我流放与重新归来的冒险历程。它对他们甩掉前人的包袱、开创自己的时代的赞美,激励了此后一代代年轻人。
在中国,《流放者归来》曾多次再版,影响深远,曾入选“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深的100本书(1978-1998)”。此次新版增补了文学评论家唐纳德·福克纳的精彩导读、1934年版的尾声、围绕《流放者归来》的出版史及大事记、作者亲手绘制的1924—1949文艺生活史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美国黄金一代作家的思想历程,以及20世纪上半叶美国历史与文化的变迁。
04.《硬着颈项的人》/[美]珍妮特•沃尔斯著,何斐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03
索书号:I712.45/1637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文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8.5分/18人评价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带有传记性质的小说。珍妮特•沃尔斯在她最畅销的回忆录《玻璃城堡》中,记录下自己困苦而发人深省的童年生活,这次她又追溯起她外祖母莉莉•凯西•史密斯更为扣人心弦的故事。莉莉,一位出生于1901年、不受成规禁锢、大胆开明、令人肃然起敬的“女汉子”,在她热闹非凡的一生中,每一段令人难以置信的插曲,都兼具高度娱乐性及刺激性:5岁开始驯马;15岁独自穿越人迹罕见的沙漠,去偏远的乡村做代课老师;和一群男人赛马、玩牌赢钱;学开飞机、贩卖私酒;经营辽阔的牧场。她绝顶聪明,百折不挠。
珍妮特以一种浅白流畅、清新动人的笔调讲述了她“野性未驯”的外祖母更加扣人心弦的故事,重温了她那教人血脉偾张的精彩家世背景——正是这份背景,形塑出珍妮特的母亲(在《玻璃城堡》一书中有令人难忘的描述)看待人生兴衰的独特品位,也造就了珍妮特自己,使她成为这一脉相承、不屈不挠女性中的第三代。
这部作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劳拉•英格尔斯•怀德的西部开拓故事,不同的是,劳拉65岁开始在女儿的鼓励下把自己的拓荒生活写成了九部经典文学作品,而莉莉则通过她的外孙女书写了属于她自己的这部美国拓荒史上的平民传奇。
《硬着颈项的人》入选《纽约时报》2009年度十大好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停留了100周,至今依然高踞各大畅销书排行榜。
05.《纳粹军官的犹太妻子:大屠杀中的一个幸存奇迹》/[英]伊迪丝·汉恩·比尔,[美]苏珊·德沃金著;翁海贞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20.05
索书号:I561.55/43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文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8.9分/186人评价
内容简介:纳粹军官妻子、犹太女人,这两个看似截然对立的称呼却在本书中紧紧地捆绑在一个人身上。不为别的,只是一个女人为了尽力存活下去。
伊迪丝·汉恩是在奥地利快乐成长的犹太女孩,她梦想成为大法官,却在纳粹入侵那天早早结束了自己的青春。亲朋离散,家族崩毁,伊迪丝被迫前往劳动营从事极不人道的体力活动,并不得不隐姓埋名,在德国人中周旋生存。
当伊迪丝遇到一个喜欢她的“纯种雅利安”男人,很难说清楚究竟是因为渴望爱情,还是活下去的本能,让她同意与他步入婚姻。与纳粹军官结婚,真的能拯救自己吗?还是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06.《时间密纹:三十三又三分之一经典音乐欣赏》/周海、周磊著;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06
索书号:J605.1/58 馆藏地点:逸夫二楼建筑艺术阅览室
豆瓣评分:8.7分/48人评价
内容简介:随笔集《时间密纹》共16.9万字,为音乐鉴赏类知名公号三十三又三分之一创作的西方古典音乐赏析随笔集。
时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密纹——是黑胶唱片、薄膜唱片的通称;三十三又三分之一是黑胶唱片每分钟的标准转速。
全书图文并茂,以诗意的文字和饱满的激情,带领读者体会西方古典音乐的美好,一瞥巨匠们激情饱满的生活,曲折跌宕的情感经历,炽烈丰沛的创作欲望,感受他们的真性情和对音乐的挚爱。全书包括《巴赫,*后的家宴》《莫扎特,快乐王子和他的心事》《海顿,天若有情天亦老》《帕格尼尼,爱慕双重奏》《舒伯特,未完成的情诗》等十七篇随笔。同时,文末附有推荐曲目二维码,给读者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
07.《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真实人生》/[法]安娜·马丁内蒂、[法]纪尧姆·勒博、[法]亚历山大·弗朗绘,程卓、张园园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8.04
索书号:K835.615.6/2 馆藏地点:逸夫五楼社会科学第三阅览室
豆瓣评分:8.5分/1816人评价
内容简介:一本讲述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的绘本书。
从消失的一星期切入,以图片配有趣文字的方式展现出生活中的阿加莎和创作中的阿加莎。儿时的教育、初恋的羞涩、离婚时的迷茫、旅途中的见闻、再婚的甜蜜,本书将这些不为人知的生活细节融入阿加莎的小说创作故事中,立体丰满地呈现出侦探小说女王的一生。
其中还将波洛真人化,让这位虚构人物与他的创造者聊天,二人有分歧、也有体谅,十分动人。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阿加莎图文传记。
08.《你将来的样子:编剧导演入行经验谈》/盛千珊著;北京:作家出版社,2020.09
索书号:K825.78/129 馆藏地点:逸夫五楼社会科学第三阅览室
豆瓣评分:8.6分/69人评价
内容简介:《你将来的样子》是专为有志于影视行业的年轻朋友准备的访谈书,他们或者尚未入行,或者刚入行不久,现有的经验尚不够丰富,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多少心存疑虑。他们对影视行业的前沿理论与核心课题固然关切,但更迫切的需求恐怕是尽早找到自己的站位,以便少走弯路,规划出最合理的职业发展路径。此外,榜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本书采访了三十一位业内资深的编剧、导演,他们无一不是行业内外公认的精英代表。他们当中一定有你的前辈、老师和偶像,正是他们的作品召唤着你,影响着你,乃至令你萌生与之同道的梦想。书中他们与年轻的朋友们赤诚分享各自的成长经验,帮助年轻的编剧、导演更好地制定职业规划。在艺术创作技巧、自我提升等方面也提供了宝贵经验。对于年轻编剧、导演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窘境,受访者们更是毫不吝啬地分享了相关解决办法。
09.《漫长的星期六:斯坦纳谈话录》/[美]乔治•斯坦纳、[法]洛尔•阿德勒著,秦三澍、王子童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09
索书号:K837.125.6/6 馆藏地点:逸夫五楼社会科学第三阅览室
豆瓣评分:8.4分/1331人评价
内容简介:这未知的星期六,这没有保证的等待,就是我们的历史。
人文主义最后的大师 乔治·斯坦纳的一生总结
——“下一次我会更好地失败”
今年2月,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乔治·斯坦纳离世。本书整理了这位传奇知识分子与法国记者洛尔·阿德勒于2002年到2014年间进行的一系列对谈,共分为五个章节,涉及话题极为多样,相当于斯坦纳在人生最后阶段对自己的总结。
在对谈中,斯坦纳生动地回忆了自己的生平,童年如何克服身体的残疾,如何神奇地逃脱纳粹的迫害。他始终关注犹太问题和语言问题,称犹太人为“地球上的客人”,视每一种语言为打开新世界的窗子。作为跨越多个领域、学养深厚的文学评论家,他分享自己所钟爱的作家,对海德格尔、弗洛伊德、塞利纳等人进行评价。彼时已年逾七旬的他还不可避免地谈到了死亡。在星期天到来之前,斯坦纳向读者展示了度过这一“漫长的星期六”的豁达智慧。
10.《哥白尼问题:占星预言、怀疑主义与天体秩序(上、下)》/罗伯特·S.韦斯特曼著,霍文利、蔡玉斌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07
索书号:N095/4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自然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8.4分/71人评价
内容简介:15世纪的欧洲,人们仍然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不仅拉开了现代科学发展的序幕,还彻底摧毁了中世纪的道德观念,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习俗风貌。现在人们相信: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
但是,鲜少有人思考,在仅凭肉眼观测星空的时代,哥白尼为何会提出与实际感官完全不符的“日静说”理论?在占统治地位的教会认定“地心说”为真理的16世纪,是什么动机使哥白尼如此“大胆”地重新制定行星秩序?如此“激进”的哥白尼理论是如何幸存下来的?它的提出带来了哪些新的问题?随后又有哪些关键的事件推动着这一理论的发展?有哪些重要的后继者不断完善这一理论体系?他们遭遇了哪些阻碍?如何与旧秩序的维护者进行角逐?他们之间关系如何?最终又是如何促成这场漫长的颠覆?
本书作者耗时23年,梳理大量原始史料,厘清政治、社会、哲学、宗教以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黑死病与占星术、天文学之间的各种关联,揭示了“哥白尼问题”的奥秘。
11.《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尼尔·德格拉斯·泰森著,孙正凡译;北京:未读·探索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06
索书号:P14/17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自然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8.6分/2608人评价
内容简介:空间和时间的本质是什么?宇宙如何起源的?我们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吗?这是萦绕在每个人心灵深处的追问。但当今时代,人们更加忙碌,更没有时间通过读大部头的专业书来获取相关知识。
谁能引导我们去追索这些知识呢?没有比尼尔·泰森更合适的人了 。他的这本《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简洁而清晰,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你可以在繁忙的日常里随时随地享受其中隽永的章节。
当你品呷早间咖啡的时候,当你在乘坐地铁、等侯火车或航班的时候,《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会用最易懂的语言,为你讲述你最关心的宇宙问题:从大爆炸到黑洞,从夸克到量子力学,从搜寻宜居行星到寻找地外生命……
12.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史军著;北京:现代出版社,2021.04
索书号:Q94-49/56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自然科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8.4分/49人评价
内容简介:人类身体、文化、社会的演化是完全随机的过程,还是有着必然的趋势?
答案并不在人本身,而在那些绿色植物身上。
植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的食物、文字以及社会组织结构都受到植物的支配,我们的经济、贸易以及对世界的探索都受到植物的支撑,甚至连我们的厨艺、肤色和长相都是由植物决定的。
本书讲述了这个有关文明演化的宏大故事。从促使人类定居的小麦和水稻,到改变世界的花椒和土豆,再到牵动世界贸易神经的大豆,植物的力量显而易见。人类驯化了植物,植物却塑造了人类。
同时本书对一些并不起眼的事物,背后隐藏着的文明演进的密码,进行了颇具新意,甚至是颠覆性的破译和解构,富有趣味并发人深思。如在达尔文的理论,根本没有“优胜劣汰”这个词语;我们喜欢吃酥脆的食物,是人类祖先喜欢吃植物叶片和昆虫外壳的演化记忆;人类也有被转基因的可能,等等。另外,本书精选了中外珍藏古籍中的百幅精美彩色植物赏鉴图片,给人以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
13. 《人类疾病史:一个百年家族的血脉、抉择与抗争》/[英] 斯蒂芬·麦甘著,郑焕升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21.03
索书号:R-091/8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自然科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8.6分/21人评价
内容简介:以疾病作为隐喻。这个百年家族不只让我们看到血脉相承的人的演进史,更让我们得以见证人类向上攀升、追求更大爱的过程。
本书讲的是一个属于个人、家族的故事,也是一场横跨百年、人类挣扎向上攀升的乐章。串联全人类命运的不是友谊、国家,不是DNA,而是流窜不息的永恒宿敌──疾病。本书作者麦甘一家的故事告诉我们,细菌与病毒并不足以引发悲剧,时代与环境可能才是真正种下历史疾患的主因。以疾病作为隐喻,这个百年家族不只让我们看到了血脉相承的人的演进史,更让我们得以见证人类向上攀升,追求更大爱的过程。
14. 《玫瑰之吻:花的博物学》/[美]彼得·伯恩哈特著,刘华杰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1.01
索书号:S68/501-2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自然科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8.1分/28人评价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关于花的植物学博览和知识宝库。
花是衡量我们生活质量的一把标尺,一个象征。人人都喜欢花,但又有谁真的懂花呢?仔细观察花并探究花的构造、功能与起源的人更是不多。
这部令人动容的著作从我们熟悉的玫瑰萼片讲起,内容涉及花的结构,花何时开放、何时凋零,花粉与传粉,花与昆虫的有趣互动,花与人的亲密关系,一直到花的演化历程。从诗歌、历史、神话、考古等,来展现花的知识和文化,尽显大自然造物的奇妙和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