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德]卡伦·霍妮(Karen Horney)著,郑世彦译;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21.03
索书号:B846/44-2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8.4分/90人评价
内容简介:每种古怪的行为背后,都是正在受苦的自己。
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自己的敏感、潜在的敌意和苛刻的要求,在多大程度上控制了我们的感情和行为、干扰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我们的生活会是截然不同的面貌。
本书是卡伦·霍妮第一本重要专著,引人入胜地刻画了人格中难以察觉的神经症。她提出神经症是一种偏离共同文化模式的心理紊乱,是人的内心与环境产生冲突无法平衡的结果。全书对焦明确,语言生动细腻,帮助现代人认识和接纳自我,走出焦虑泥潭。
02.《镜映思维: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形成》/(英)菲奥娜·默登(Fiona Murden)著,李菲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04
索书号:C912.6-0/13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8.9分/163人评价
内容简介: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不同于一些小动物的大脑中有一些“预先编程”,人类刚出生时并没有“自我”。那我们究竟如何发展出“自我”,这个“我”日后又如何定义出一个不同于他人的自己?我们如何思考与感受我、他人、这个世界?是什么使人成为独立的个体?
我们出生后的前3分钟内,大脑里就会产生1.8亿个新的神经连接回路,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身边人的行为。事实上,在我们生命中,尤其是成年前接触的每个人,无论我们表面上是否认同、喜欢、在意他们,他们对我们的影响都会比我们想象中大得多。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使我们可以快速熟悉这个世界,拥有模仿别人与学习知识的能力,也使人类文明得以传递和发展。但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们不对此加以审视,我们就很容易无意识地随波逐流,不能完全地活出独特的自我。
作者运用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和见解,引导读者通过利用镜映的原理去理解自己、他人、社会文化对自己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学会利用大脑的功能,定向发展自己的优势。
03.《民族国家间的和平与战争(上、下)》/[法]雷蒙·阿隆(Raymond Aron)著,王甦、周玉婷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01
索书号:D81/73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9.3分/40人评价
内容简介:本书系法国著名学者雷蒙 阿隆代表作品,是20世纪重要的思想名著。全书包括四个部分:理论、社会学、历史和人类行为学。作者从承认国家间的部分自然状态开始,详尽论述了国际关系的一系列分析工具。在第一部分,阿隆基于权力和体系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框架。在搭建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后,阿隆转向社会学和历史的分析。在第二部分,阿隆对影响外交政策的形形色色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指出社会学原因一方面可以是物质的或者有形的,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道义的或者社会的。在第三部分,阿隆详尽分析了自20世纪初至1960年代早期的历史,提供了这一时期的权威性调查,深入体察了技术革命和外交全球化。在对理论、历史、社会学三个范畴的透彻思考的基础上,阿隆进入对人类行为学的分析。这是本书最深奥、最意味深长的一部分,阿隆在这部分探索了有关治国方略的两个持久问题,阐明了一个不同于马基雅维利“幽暗”观点的,也不同于理想主义者充满乐观情绪的规范的国际关系理论。
04.《饥饿的爱尔兰:1800-1850年历史解读》/[美]乔尔·莫克尔著,白彩全、赵雨潼、冯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09
索书号:F156/2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8.5分/12人评价
内容简介:19世纪上半叶的技术变革导致西欧空前的经济增长和资本形成;然而,爱尔兰几乎没有参与这一进程。在北大西洋经济繁荣的同时,1845年至1850年的爱尔兰大饥荒造成150万人死亡,数十万人逃离爱尔兰。爱尔兰经济为何未能增长,以及“爱尔兰为何挨饿”仍是经济史上悬而未决的谜题。
作者认为,饥饿是由饥荒前几十年经济总体不发达造成的。他检验了各种假说,用以解释爱尔兰的落后。人们普遍认为爱尔兰的贫困可以用人口过剩、邪恶的土地制度或英国人的恶意剥削来解释,但他驳斥了这种观点。相反,他认为,劳动生产率低下和物质资本形成不足——这是爱尔兰独特的政治和社会结构、房东和租户之间持续冲突以及爱尔兰经济体制僵化的结果。
05.《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法国]皮埃尔·布迪厄、[法]J.-C.帕斯隆著,邢克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04
索书号:G649.565/8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8.7分/47人评价
内容简介:本书从大量的调查和统计入手,用全面、系统、独具特色的方法,分析了当代法国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专业分布与他的社会出身的关系,突出了后者的决定性作用,指出了它以隐蔽方式发挥的作用,构成了现行教育制度的基础,而这一制度又反过来使社会特权永久化。作者深刻揭露了法国高等教育制度表面上的平等掩盖着的事实上的不平等,提出了作者自己的改进建议。
06.《我本不该成为母亲》/[加拿大] 阿什莉·奥德兰著,李雅欣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21.01
索书号:I711.45/102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文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8.0分/1233人评价
内容简介:上一代破碎的关系是否会以某种方式延续?一个活着但冷漠的孩子,一个温暖却死去的孩子。母职焦虑,信任崩溃,亲情断裂……成为母亲,究竟面临多少困境?
为什么幼儿园的孩子对女儿避之不及?游乐场的意外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在其他人眼中如天使般的孩子,为何只让身为母亲的布莱丝觉得如此邪 恶……一切都在揣测和未知中前行,直到小儿子的死,给了她致命的一击,击碎了婚姻,击碎了生活,也击碎了她对女儿的所有信任。是产后抑郁带来的歇斯底里,还是恶童的妒恨带来的灾难?这本小说透过布莱丝的眼睛,讲述了一个紧张的、扣人心弦的心理悬疑故事,而布莱丝成为母亲所经历的一切,与她所期待的完全不同。
07.《希望为电影:从“纽约无成本制片之王”到产业革新先锋》/[美]特德·霍普著,沈旦译;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8.01
索书号:J909/40 馆藏地点:逸夫二楼建筑艺术阅览室
豆瓣评分:8.1分/756人评价
内容简介:这是美国著名电影制片人特德·霍普的一次“自白”——它既是一本职业生涯回忆录,又是一本制片人工作手册,还是一本展望电影界未来的宣言。
在这本书中,霍普记录下了世纪之交的纽约电影圈。尚未成名的李安、爱德华·伯恩斯、哈尔·哈特利、塔玛拉·詹金斯、托德·索伦兹、米歇尔·贡德里等人携带自己的佳作和猛料纷纷登场,让霍普尝尽了身为制片人的酸甜苦辣。霍普也记录下了电影界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给出了自己独特的答案。读者可以通过本书一窥这位幕后英雄的精神:热情而专业、独立且团结、为求新而叛逆、兼顾艺术与商业……还有,最重要的是——永远对电影抱有希望。
08.《流浪的葡萄树:一部葡萄酒文化史》/[英]尼娜 •卡普兰著,李辛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08
索书号:K500.3/36 馆藏地点:逸夫五楼社会科学第三阅览室
豆瓣评分:7.8分/95人评价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关于欧洲葡萄酒文化的游记作品。作者从英国出发,前往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在当代葡萄园、酒庄以及古代遗迹之中畅游,探寻葡萄酒的历史与文化脉络,让读者带着微醺的醉意,去见识古罗马的葡萄压榨机、领略中世纪的勃艮第风光、细闻西西里岛的火山岩土。举起酒杯,便能与古人共饮。
与此同时,这也是作者自己的一次寻根之旅,她在每一片土地上,都找到了民族与家族的痕迹,触到了土地的温度。不管是人还是葡萄树,都在不断流浪、扎根、生长、流浪,寻根……
09.《昆虫的奇妙生活》/安妮·斯韦德鲁普-蒂格松著,罗心宇译;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20.06
索书号:Q96-49/30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自然科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9.4分/150人评价
内容简介:本书邀你进入奇妙的昆虫世界!就数量而言,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对应着2亿只昆虫。昆虫的构造与人类大不一样:骨骼长在身体外,耳朵长在膝盖上,眼睛长在屁股上,舌头长在脚底下。即使脑子只有芝麻大,也能识别面孔。它们的性事也有百般花样,雄性和雌性会为了遗传展开激烈的装备竞赛。昆虫为了生存还使出了各种古怪甚至残忍的诡计,而它们与植物的相互依存关系也比我们想象中更有趣。
对人类来说,昆虫是帮手,是伙伴,还是良师。它们能将枯萎的树木和死去的动物变成肥沃的土壤。它们为花授粉,也是其他动物的食物。它们给人类提供丰富的产品,也为医药、建筑、军事等领域贡献创意和灵感。它们是驱动我们这个星球运转的引擎。作为一名与昆虫为伴的专家,在这本书里,作者分享了那些让她目眩神迷的关于昆虫的趣事。读完这本书,你一定会爱上昆虫!
10.《医疗对我们仍然有利吗?》/[英]朱利安·希瑟著、[英]马修·泰勒编,李海燕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0.09
索书号:R-49/31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自然科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8.1分/79人评价
内容简介:医疗对我们仍然有利吗?
先进的现代医疗让大部分人受益,但医疗的进步是有代价的:抗生素耐药性、超级细菌、医用鸦片制剂成瘾……每一个代价都可能是未来的隐患。先进的现代医疗大大延长了人们的平均寿命,但费用高昂的临终积极治疗也延长了生命的痛苦。美容手术、减肥药物、补品与健康补剂……医疗服务与药品商致力于扩大医疗的范围,将服务与产品卖给每个健康人。
在我们为每种病痛寻求医药疗法时,自然的生命体验是否被过度“医疗化”了呢?
发达国家天文数字的医疗开销是否进一步拉大了全球的不平等?
我们要如何应对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这些生活方式类疾病?
日渐长寿的我们要如何面对死亡?
本书紧密贴合医疗领域的热点新闻事件,如今年的新冠大流行、近年来的医患关系紧张、减肥医美养生热潮等,具有广泛讨论价值与深远影响力。
医学为人类的健康生活提供了保障,然而现代医学的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逐步攀升的财务与伦理成本。《医疗对我们仍然有利吗?》一书提出了一个看似不用思索的问题,却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讨论。在人口增长、人均寿命增长的今天,每个人都会面临医疗、过度医疗、临终抉择等诸多两难问题。这本书将会是启发思考、做出改变的一个不错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