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馆藏新书推荐系列·第九期

     访问次数: 255


01.《现代信仰的诞生:从中世纪到启蒙运动的信仰与判断/[美]伊桑·H.沙甘著,唐建清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11  

索书号:B92/15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8.3分/58人评价

内容简介:现代信仰的诞生》极为出色地阐述了信仰如何在现代世界中占据如此矛盾的位置,它牺牲了宗教曾经享有的独特地位,进而成为我们表达对科学、社会和神圣事物的判断的基本范畴。

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追溯了基督教西方从中世纪到启蒙运动的信仰史,首次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现代信仰范畴是如何形成的。伊桑•沙甘关注的不是人的具体信仰,而是人们认为信仰是什么这一更基本的问题。

沙甘向我们展示了宗教信仰在中世纪的欧洲是如何享有特殊威望的,这使得宗教信仰有别于判断、见解和感官证明。但随着新教改革的兴起,宗教信仰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知识——以及它与更世俗的认知方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这个问题被迫公开化了。当敌对的教会为这个答案而战时,每个人都声称信仰是他们第一的财产,坚称他们的对手是不信者。沙甘对现代信仰是宗教改革的产物这一普遍观念提出了挑战,他表明现代信仰既是对路德和加尔文的反抗,也是对特伦特宗教大会的反抗。他描述了异见者如何将宗教信仰视为需要通过个人判断、论证和争辩来证明的东西。


02.《权力/[美]德博拉·格林菲尔德著,林明东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21.02  

索书号:D033/29  馆藏地点:横江校区综合阅览室

豆瓣评分:8.6分/139人评价

内容简介:亨利·基辛格说过,“权力是最好的春药”。权力对于我们来说,既远又近,既神秘又现实。那么,权力究竟是什么?

二十多年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心理学家德博拉·格林菲尔德教授一直致力于权力领域的深入研究,并且开设了斯坦福大学的知名课程“权力课”(Acting with Power)。在这本新书中,格林菲尔德博士以其独特的视角,颠覆了我们对权力本质的局限认知——她探索了权力的概念,分析了权力的本质以及当权者的特质。在作者看来,权力存在于每一种关系中,并且通过我们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体现。权力不是地位或等级制度的作用结果,相反,权力体现的是我们被需要的程度,以及我们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权力不是自我提升的工具,也不是个人消费的资源,权力正是我们在现实中扮演的角色。而当权者应将责任置于权力之前,将发展置于事实之前,以集体利益为重,并重视自己所处的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权力。通过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权力,我们就能更好地预防权力滥用,阻止因权力滥用而危害世人。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慷慨地使用权力,把他人利益放在首位,打下信任的基础,并且使得他人也愿意按照这样的方式为人处世,这就是权力的意义。”


03.《指挥与控制:核武器、大马士革事故与安全假象》/[美]艾里克·施洛瑟(Eric Schlosser)著,张金勇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02  

索书号:D815.2/7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8.9分/87人评价

内容简介:自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启动“曼哈顿计划”、核武器诞生以来,一众科学家、政策制定者以及军官就为了确保核武器不会被窃取、破坏、未经授权使用或者无意中被引爆而付出了巨大努力。《指挥与控制》聚焦于阿肯色州大马士革的一起核导弹发射井事故,而这枚导弹搭载着美国有史以来威力最强大的核弹头。  

艾里克·施洛瑟将美国高层官员对核武器的指挥和控制,与对大马士革事故的实时描述交织在一起。他从新的视角审视了冷战,提供了一种不一样的冷战史,探讨了自核时代开始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两难困境:如何部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不被其摧毁?施洛瑟揭示了人的易错性和技术的复杂性交互作用,对人类构成了严重威胁;展现了微小的风险如何导致可怕的后果,以及一个国家最聪明的人如何制造了核武器安全的假象。


04.《布达佩斯之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百天》/[匈牙利]翁格瓦利·克里斯蒂安著,陆大鹏、刘晓晖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05  

索书号E195.2/115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8.5分/128人评价

内容简介:布达佩斯围城战是二战中最漫长、最血腥的城市攻防战之一。历史学家翁格瓦利为这场影响深远但近乎被遗忘的战役撰写了一部无与伦比的军事史。他搜寻被束之高阁的档案,挖掘被历史埋藏的史料,寻访战争的亲历者与幸存者,试图还原真相,书写二战历史研究缺失的篇章。但这不仅仅是一部军事史,《布达佩斯之围》从政治、社会乃至人性的角度再现了这出恐怖的大戏。“多瑙河之珠”的毁灭本是可以避免的。突围是徒劳的,投降换不来解放,近100万布达佩斯居民眼睁睁地看着双方军队的残杀和家园的毁灭,却无力干预……


05.《告别施舍:世界经济简史》/[英]格里高利·克拉克著,洪世民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07  

索书号:F119/32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8.1分/98人评价

内容简介:战争和灾荒提高生活质量?福利与技术进步导致萧条?  

人类怎样走出周而复始的贫穷,揭秘“靠天吃饭”的经济陷阱  

告别施舍后,我们又何以走上贫富分化之路  

超越《枪炮、细菌与钢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尔洛夫推荐  

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制度性因素是否导致了不同社会财富的差距?贫穷社会是否可以依靠外在的力量获得经济发展?错误的观念为何在创造误解,加剧差距?而在这漫长的历史上,是什么导致了人和经济走到如今的困局?  

马尔萨斯陷阱、工业革命、大分流——人类告别施舍,摆脱残酷发展循环,重新选择贫富命运的前行之路。经济史学家格里高利·克拉克运用各个文明的经济史料,以人和文化的角度向我们解释制度与资源在社会中的合理角色,揭示文化在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06.《汉字的世界(上):中国文化的原点》/[日]白川静著,陈强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08  

索书号:H12-49/20/1  馆藏地点:逸夫五楼社会科学第三阅览室

豆瓣评分:8.4分/103人评价

内容简介:日本著名汉学家、“最后的硕学”白川静先生代表作之一,深入解读汉字体系及文化系统,揭示汉字的文化意涵。

日本著名汉学家白川静,通过对甲骨文、金文资料的缜密分析,建立了完整的汉字体系及汉学文化系统,在文字研究领域影响巨大。

全书按照神话、诅咒、战争、宗教、歌舞等主题,系统 解读汉字的文化意涵。作者以其深厚的文字学功力,深度追踪古人的思想观念,生动描绘汉字的诞生过程,揭示其背后真正的文化价值。


07.《穿越时间的纵深:从耶路撒冷到纽约》/王炎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06  

索书号:I267/3842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文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8.9分/131人评价

内容简介:在王炎看来,将空间、影像、历史与个人经验融贯成一种新叙事,这是文体的实验,也是思想的探索。《穿越时间的纵深》,就是这一努力的成果。书分三辑:第一“天方夜谭”,将眼光集中在中东、南亚,从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土耳其到印度,关注文明冲突的历史演变。第二辑“怀恋冬宫”,是他的旅欧旧忆,配其观影经验,将战争、革命、铁幕、学潮、恐怖等“激情燃烧”的问题,来撬动、丰富20世纪世界革命的叙事与经验。第三辑“美洲烟水”,则是在日常点滴之间,悉心观察我们身边技术、媒介、观念的*变化,赋予思想、艺术与政治无可限量的未来。作者希望通过此书,把个人观察带入整体思考,诚邀读者进入内心世界,一道观察、感受与议论,一起体悟多彩的经验。


08.《漫画巴黎城记》/[法]奥利维耶·珀蒂主编,钟欣奕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08  

索书号:J238.2/108  馆藏地点:逸夫二楼建筑艺术阅览室

豆瓣评分:8.9分/17人评价

内容简介:缤纷漫画呈现巴黎不同立面,奇思妙想复活各色历史人物,法式诙谐令人忍俊不禁,趣味文化盛宴跃然纸上——读懂巴黎,只需要一种打开方式!

本书由法国知名漫画出版人奥利维耶·珀蒂(Olivier Petit)主编,他联合40多位来自全世界的漫画家、编剧及配色师打造了这部妙趣横生的作品。全书从30个对巴黎至关重要的传奇胜地入手,着眼刻画了改变历史的关键时刻,能够完全满足读者对巴黎的无尽遐想。现在就让我们通过身临其境的漫画之旅,来发现铸就巴黎历史的众多故事吧!

奥利维耶·珀蒂是法国Petit à Petit出版社的创始人。他意在让这套独特的作品充当“摆渡人”的角色,激发读者的求知欲望,从这本作品延伸至更多书籍,并通过让读者实地参观博物馆或出行旅游等体验,令探索之心永远躁动!


09.《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卢旺达大屠杀纪事》/[美]菲利普·古雷维奇 (Philip Gourevitch)著,李磊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0.07  

索书号:K42/7  馆藏地点:逸夫五楼社会科学第三阅览室

豆瓣评分:9.0分/1165人评价

内容简介:1994年,卢旺达境内人口占多数的胡图族对作为少数民族的图西族展开全面屠杀,100天里至少有80万人遇害——大部分是用砍刀完成的。卢旺达大屠杀的累积死亡率几乎是死于大屠杀中犹太人的三倍,这也是自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以来死亡率最高的大规模屠杀。

本书作者菲利普·古雷维奇自1994年开始跟踪报道卢旺达的种族灭绝,先后6次前往卢旺达及其邻国,试图探究这场人道灾难的成因,倾听幸存者的讲述,并报道其余波。借由对各方当事人——幸存者、国际组织成员、包括现任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在内的高级政要——的采访,古雷维奇以一种极具推进感的叙事,重构了卢旺达种族冲突的起源、恐怖和混乱而尴尬的劫后现实——大量的人口迁徙,复仇的诱惑和对正义的要求,人满为患的监狱和难民营。

这是一个好人和坏人之间的故事还是一个只有坏人的故事?国际社会对此负有多大程度的责任?一个多半由行凶者和受害者构成的国家能够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民族社会吗?这些内驱于这部见证文学的问题,使它成为一份绝无仅有的关于卢旺达大屠杀的深刻剖析。


10. 《给青年建筑师的信》/汉宝德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06  

索书号:TU-53/60  馆藏地点:逸夫二楼建筑艺术阅览室

豆瓣评分:8.2分/17人评价

内容简介:你学建筑的梦想是什么?是做一个专业和商业上成绩卓越、扬名天下的建筑师,还是做一个“大庇天下寒士”、解决大众居住问题的建筑家,抑或只是为了寻找自己独特的情趣?作者告诉你,做什么梦都没有关系,无论是商业、社会还是艺术意义上的成就,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关键看你有没有实现自己梦想的决心和毅力。

本书是著名建筑学家汉宝德的作品,他将自己对建筑设计、建筑艺术、建筑文化的思考以及他进入建筑行业的多年经验汇成给青年建筑师的十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