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思想真的有用吗》/张远山著;北京:北京出版社,2021.09
索书号:B-53/58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8.8分/14人评价
内容简介:本书是作家、学者张远山思想文化精选集。上卷主题为哲学,探讨精英与大众。尼采的哲学,苏格拉底的审判,犹太宗教训谕,希腊伊索寓言,小孩子“捉迷藏”的身体游戏,哲学家“逻辑怪圈”的思维游戏,普通人“打扑克”的大众游戏,艺术家“风花雪月”的精英游戏,都在“重估一切价值”的视野下显出新意。下卷主题为历史,探索古典与现代。以二十世纪四位现代思想者、践行者——鲁迅、顾准、钱锺书、资耀华——为个案,思考一个人和他身处的时代、社会的复杂关系。上溯古典中国,回到轴心时代,抵达“中华复兴的目标和进路”。
02.《超越期待:松浦弥太郎的人生经营原则》/[日]松浦弥太郎著,王蕾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2.01
索书号:C913.2/349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7.4分/1035人评价
内容简介:我希望那些在工作中感到痛苦的人,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一些能够帮助你消除焦虑、重焕自信的小启发。——松浦弥太郎
对于经营了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的老店以及一流的品牌来说,最大的财富便是信用。那种只要看到名字就会让人相信“只要是这家店一定没问题”,这样的信用成就不是一朝一夕达成的,因而极具价值。
人也是一样。带着经营者的意识,坦诚地与他人建立商业关系,比起被认可、被赞赏,更重要的是为对方做出贡献,让对方觉得开心、感动。随之而来的便是收入的增加、价值的提升。做人,做事,建立人际关系,都是这样。
商业的基本是超越期待。世界上所有的商业都基于这个规则运行。
03.《百工记》/潘伟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09
索书号:D669.2/69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8.2分/107人评价
内容简介:民间造物史,百姓生活志。
《百工记》是一部记录中国民间行当百业的图文集,作者走访各地采集百业信息,或亲临劳动现场,或寻访手艺匠人,拍摄了近250幅图片,涉猎的行业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包括一些行将消失的、“非遗”级别的旧行当、老手艺,它们曾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存在。全书共 七个篇章,从衣食住行、工商经济、文化娱乐等领域全方位地展现“三百六十行”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在新旧行业的兴替更迭中,见证时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流变,探寻物质变迁中不变的人文精神。
这是一部行业影像志,也是一部社会生活史,更是每个普通人的时代情怀与生命记忆。从原始手作到机械生产,从乡野集镇到摩登都市,老行当里留存着我们曾经的生活,旧物什上铭刻着一代人的光阴,它们是时代的留痕,是文明的蝉蜕。历史从来不是冰冷而抽象的概念,用影像记录下民间的劳作与生活,读懂中国百姓的劳动智慧和生活哲学,传承物质生活内在的人情温度。
04.《穿墙而过:一个个体投资者的思想世界》/吴晓群著;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21.01
索书号:F830.59/395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8.0分/55人评价
内容简介: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著名古典学家吴晓群跨界作品:《穿墙而过:一个个体投资者的思想世界》简言而之,本书
1.记录了一位颇有代表性的新时期中国富人兼为野生思想家的成长升阶故事。
2.记录了一位古典学家与一位投资者的深入对话,展现一种新型的写作实验。
这本书有两种“穿墙”。
一是(与作者对话的)诸葛无名先生的“穿墙而过”。诸葛无名作为中国最近数十年来那些白手起家而终有小成的个体投资者-小型企业家的典型形象,在进阶中产阶级之后,他找寻到了一些思想资源及解释路径去表达自己超越个人的情怀,然后,再落脚在具体投资的策略和行动中;在这一过程中,他自由地游走于古今中外的思想资源之间,不受各种理论的约束,而是利用这些零散的资源思考、整合成自己投资、生活、处世的原则根据,这正是书名“穿墙而过”的意义所在。
另一是作者吴晓群教授的穿墙跨界。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吴晓群,研究古典学卓有成效,这一次却跨界到当代的投资领域,与个体投资者诸葛无名先生就投资与金融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思想对话。
05.《未被摧毁的生活》/李伟长著;南京:译林出版社,2021.09
索书号:G236/57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8.2分/352人评价
内容简介:青年评论家李伟长阅读随笔集。书与人生,可以互见。
波德莱尔、福楼拜、契诃夫、钱德勒、纳博科夫、松本清张、格拉斯、奈保尔、桑塔格、布洛克、温特森……我们自身所经历的生活,有助于理解一个好作家的长成,他克服了多少困难,化解了多少危机,以及他对生活会中断,但不可能被摧毁的信念。作者勾点连线,问迹追踪,从一本书说到一个人,由一条线索牵出一段故事,从书里翻到书外,见证无数绚烂流离的人生。
作者的阅读随笔里有自己,因此写作比表面看上去紧张得多,苦恼得多,兴奋得多,快乐得多。“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习性,接受自身的力不足,接受自己的不乐意,都是属于我个人的写作意义。倘能引发别人一些微小的共鸣,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喜悦。”
06.《我们的家》/[日] 青山七惠著,吕灵芝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21.09
索书号:I313.45/965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文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8.2分/969人评价
内容简介:家人间再微小的碎片,都是值得珍藏的人生记忆生在这个世界,就是投身家庭这个不可知的关系中梓与同居恋人分手,被赶出共同居住的地方,借由参加外婆葬礼的机会,回到了故乡,住在了父母家中。母亲祥子上了年纪,却对儿时发生的事情耿耿于怀,对每天懒散度日的女儿抱怨不已。父亲滋彦对这样的妻子感到束手无策,与40多岁的女性保持着不冷不热的交流。姨婆道世在偏僻的乡下,经营着卖食品和杂货的小商店,从未旅行过的她,因为一个契机踏上了去往新西兰的旅程。舅舅博和失去联系多年,已经悄然在遥远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曾经聚在一起的家人,因为各种原因而分离,却又在外婆的葬礼上重新相聚……
07.《世界上最丑的女人》/[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著,茅银辉、方晨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21.09
索书号:I513.45/27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文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8.4分/567人评价
内容简介:本书是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中短篇小说集,波兰语原版书名为《众鼓奏鸣》,于2002年获得波兰最高文学奖项尼刻奖·读者选择奖。
小说集收录19部作品:百无聊赖的女人进入她在读的侦探小说之中;男子对“世界上最丑的女人”“迷恋”不已,并追随她一生;英国心理学教授在异域受困一周,险遇重重;女舞者一遍遍给断联已久的父亲写着不会寄出的信;外国人进入陌生城市,受街上鼓声启发,“变换”了身份……托卡尔丘克以19个精灵般的故事,书写形形色色不同意义上的孤独者,铺展独属于他们的、心灵与现实世界交错重叠的奇遇。
08.《冰之传奇:人类南极半岛探险史》/[美] 琼·N.布思著,李果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08
索书号:N816.61/11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自然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9.1分/29人评价
内容简介:500年前,发现麦哲伦海峡
363年前,人类在南极辐合带以南发现陆地
199年前,人类第一次踏足南极大陆
117年前,永久性科考基地建立
107年前,南乔治亚岛诞下新生儿
96年前, 游客来到南极......
南极半岛是南极洲上人类最早发现并到访的地区,这片白色陆地在坐拥奇景与独树一帜的野生动物资源的同时,也上演着长达500年的人类故事。
《冰之传奇》以16世纪为起点,按时间顺序,用十九个章节铺开了一幅曲折迷人的历史长卷。从早期驾驶仄逼脆弱的帆船挑战皑皑未知,到首次经历两个月的漫长极夜、见证辉煌日出,到各国科考基地如雨后春笋、《南极条约》订立——各方势力跃然登场:探险家、科考人员、水手、海豹猎人、捕鲸者、飞行家、政府、军队……声名卓著者、鲜为人知者,还有那无法不提及的七次大探险。
09.《造一所不抗拒生活的房子》/赵扬著;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01
索书号:TU2/275 馆藏地点:逸夫二楼建筑艺术阅览室
豆瓣评分:8.4分/279人评价
内容简介:本书记录了赵扬十余年的建筑实践及求学生涯,可以看到一位青年建筑的成长历程,在不断的自我否定又重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建筑观”,认为建筑师不应该固守理念,要放下对作品的执念,让建筑不断地向现实敞开心扉,自然生长出它该有的样子。好的房子,是建筑师和主人共同的作品,它不抗拒生活,而且因为生活,变成了更完整的场景。
这本书是建筑师赵扬自我解剖、反省的成长笔记,真实记录建筑师琐碎、幸福的日常以及建筑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平常而真实的日子中去感知尺度和分寸,明辨哪些是真正需要的,哪些是彻底荒谬的。
10. 《黄河变迁史》/岑仲勉著;重庆:重庆出版社,2022.03
索书号:TV882.1/3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自然科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9.3分/37人评价
内容简介:《黄河变迁史》是一部探究黄河三千年变迁史的作品,集中体现了岑仲勉先生做学问应该对世事有所补益的经世致用思想。
岑仲勉先生由隋炀帝开凿通济渠的问题切入,上溯到《尚书·禹贡》《史记·河渠书》《水经注》,尝试认清上古黄河的真相。在广泛搜集历朝史志中关于黄河的史料、并参考私家著述的基础上,经过仔细梳理和辨析,基本弄清了历史上关于黄河的许多纠缠不清的问题,比如黄河“重源说”的缘起、经过以及如何被打破,《禹贡》是什么时代写成的,殷商频繁迁都与黄河有什么关系,东周黄河未徙以前的故道,由汉至清两千多年间各朝如何将治理和利用黄河结合起来,元代以前黄河河道变迁,明清为何多河患,等等。岑仲勉先生在书中还对历代治河主张言论、治河技术的发展等治河经验进行评判总结,为治理黄河提供了宝贵意见。本书一经面世即在水利学界和历史学界产生重要影响,被誉为“系统研究黄河问题的一部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