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人与物:从身体的视点出发》/[意]罗伯托·埃斯波西托著,邰蓓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22.01
索书号:B/2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8.1分/125人评价
内容简介:人与物的关系是什么?身体如何改变这种关系?本书中,作者认为,从身体出发,而不是从物或人出发,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考虑两者的地位。
从一开始,我们的文明就建立在严格、明确的人与物的区别之上,建立在人对物的工具性支配之上。这种对立源于古罗马,并延续至整个现代社会。在我们当下的全球市场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关于人与物的矛盾。尽管这一区别对我们来说似乎是明确和必要的,但在法律、经济和技术实践中,我们不断看到的是观点的逆转:某些类别的人正在被事物同化,而某些类型的事物则呈现出个人特征。
罗伯托·埃斯波西托以其一贯的严谨态度,认为存在着一条从这一悖论中解脱出来的路径,这条路径由建立在身体上的新观点构成。无论是人还是物,身体都成为重新思考支配我们哲学、法律和政治词汇的概念和价值观的决定性因素。
02.《深邃思想系链的历史跳跃:霍布斯、尼采到弗洛伊德以及大众的反叛》/ 叶启政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06
索书号:C91-09/6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9.3分/20人评价
内容简介:本书可作为《象征交换与正负情愫交融:一项后现代现象的透析》的辅助读物,收录的是叶启政2008年后作的四篇论文,涉及霍布斯、尼采、弗洛伊德和有关大众现象与共同体的讨论。霍布斯、尼采和弗洛伊德分别活在17、19和20世纪,在西方社会思想发展史上举足轻重,思想有一脉相承的启发性和对当代理论的持续影响。作者对三位思想家进行了系统阅读和爬梳,详细整理和诠释了霍布斯的嗜欲说、弗洛伊德的原欲说以及尼采思想对当代文明的社会学意涵,希望从中得到对当代社会的灵感与启示。
03.《自由在高处》/熊培云著;长沙:岳麓书社,2022.07
索书号:D609.9/48-2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8.2分/169人评价
内容简介:从意义控制与群体心理等角度出发,这本书着重探讨了身处转型时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在该书出版十年后,世界与人都发生了沧桑巨变,作者特别做了数万字的增订,并致敬所有忧郁赤诚的灵魂。
这是一本写给试图探索人生边界者的书。面对来自个人与群体、国家与社会的多重变化,作者分析了“半盘西化”的功利主义、消极的“公共意义”“强制式启蒙”“审美自治”“体制内弱者”等诸多当下仍然备受争议的话题,也一直在追问作为个人,我们为建立一个平等、公正与宽容的社会能做哪些努力。关于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变幻莫测的关系以及人如何在当下充满挑战的生活中与自己和解与自洽,并在当下如何启蒙自我、超越逆境,作者也给出了自己的解答。作者相信没有比生活更古老的过去,也没有比生活更高远的未来,而真正的自由始终在生命的高处。
04.《权利、合作与福利的经济学》/[英]罗伯特·萨格登著,方钦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03
索书号:F0/465 馆藏地点:横江校区综合阅览室
内容简介:《权利、合作与福利的经济学》为博弈论制度分析领域的奠基作之一。作者萨格登教授在休谟的《人性论》和大卫·刘易斯的《惯例》基础上,并结合源自生物学领域的演化博弈论工具,拓展形成了一套有关社会制度自发生成及演化的理论体系。在本书中,作者主要分析了三类基础性社会制度,分别是:协 调惯例、产权惯例和互惠惯例。认为这些惯例从本质上而言皆为自发秩序,即在不需要政府存在的情境之下,由社会中每一名行为人所做出的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而自发形成的一套稳定的行为模式。
更重要的是,一旦自发秩序确立起来,作者认为,对于这些秩序的遵从既不是因为自利之心,也不是理性的要求,而是一种道德的力量:作者称其为“合作原则”;人类社会的大多数道德,皆为围绕着自发秩序而成长起来的道德规则。
05.《中场对话:大国足球的反思与探索》/王健舒、白宇飞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01
索书号:G843/176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8.6分/23人评价
内容简介:本书由取经名帅、问道青训和求解专项三个部分组成,作者结合了采访、调研与客观事件的整理,通过与国际一流水准的足球从业者对话,探讨了中国足球应如何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第一部分,作者关注了大约20位在中国有执教经历的世界一流教练或国内资深足球人,通过专访获取他们的经验与看法,这些人包括里皮、斯科拉里、博阿斯、吴金贵、孙继海、张路等。作者通过这些专业人士与亲历者的视角,整合他们在中国足坛的实践、见闻与自身所具备的国际先进理念,以中国足球未来的发展与出路为纲领,探讨了中国足球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症结、解决的出路,涉及青训体系、女足发展、训练科学问题等等。
第二部分,作者将视野投向世界足坛,深入观察分析了阿根廷、克罗地亚、德国、比利时、日本这几个足球强国各具特色的青训模式,并采访了相关国家的青训负责人、从业者,整理了大量一手资料和鲜活生动的见解。不论是发展中国家、小国、东亚邻国还是传统强国,要在足球领域有所成就,背后都有着一套长期可持续的足球普及、培养、选拔与竞赛体系,这些理念和经验对中国足球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三部分则对体能训练、运动康复、足球数据等问题展开了专项探讨,以现代足球的眼光和水准深入这项运动的本质与发展现状。
带领多语种团队反复打磨,两位作者各自发挥所长,既有资深体育记者对中国足球的专业与熟练,也有对体育经济与产业的宏观结构化思维,为读者带来足球之内与足球之外的思考。
06.《阅读苏轼》/朱刚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10
索书号:I206.2/536 馆藏地点:逸夫二楼文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8.9分/32人评价
内容简介:苏轼在诗、词、文、书、画各方面的成就如何?苏轼在政治上有哪些才能?为什么说“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如何评价苏轼的一生?为什么人人都爱苏东坡?除了苏轼成就非凡以外,还因为他作品中的思索和关照,总能触动人心,他的创作和人格,光辉璀璨,跨越时空,千百年后,依然令人敬仰。本书是复旦大学朱刚教授写给大众的苏轼读本,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简明版的苏轼传,叙写了苏轼特立独行的人格,狂放不羁的个性,博大的心灵世界,以及无人企及的艺术成就;第二部分是“作品赏析”,全面深入地分析了苏轼的代表作;第三部分“名家视角”,选取了黄庭坚和王水照的文章,第四部分“苏轼年谱”,能帮助读者全面而深入地理解苏轼。
07.《至少还有文学》/宗城著;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2.03
索书号:I267/4099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文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8.6分/544人评价
内容简介:三十位世界级作家的故事,一个广阔的文学世界
95后新人作家宗城首部文学随笔集
《至少还有文学》收录了95后新人作家宗城在2018年至2021年间创作的三十篇作家作品论。本书是一部文学随笔集,分为上中下三辑。上辑“心灵的辩证法”主要探讨的是作家对心理深度的挖掘,如菲茨杰拉德、弗吉尼亚·伍尔夫、张爱玲等,他们的文学关注人的心理活动、人对记忆的处理方式,聚焦现代人在精神层面所要面对的全新挑战。中辑“挤掉自我的奴性”关注作家“向外突破”的勇气和对社会的反映,如契诃夫、卡夫卡、王小波等,伟大作家往往既能写出人心灵的煎熬,也能感受到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下辑“经典细读”则是比较纯粹的文本细读和分析,在这一部分,作者更为关注的是鲁迅、汪曾祺等作家的文学及其背后的思想与美学痕迹。在创作过程中,作者遵循“文学即人学”的观点。一方面,希望写出文学人物的光彩和血肉;另一方面,试图通过这部作品,实践一种文学与人生结合的方法论。作者说:“写作这本书时,我并没有采用教条的学院分析式话语,而是试图在‘学理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平衡,把作家们的作品和故事更生动地展现出来。我更感兴趣的是文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文学如何影响了生活,生活又是如何反哺文学?在文学共和国里,为什么作家们能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路径?”
08.《致用与娱情:大清盛世的世俗绘画》/[美]高居翰著,杨多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2.03
索书号:J212.09/14 馆藏地点:逸夫二楼建筑艺术阅览室
豆瓣评分:8.3分/119人评价
内容简介:高居翰中国晚期绘画史收官之作,离开其浸研多年的文人画,将注意力集中在传统画论和收藏家不屑一顾的“世俗画”(vernacular painting),是其晚期学术转型的代表作。
中国传统画论奉文人山水画为圭臬,将受主顾委托而创作的“世俗画”视为匠人之作,而非“艺术品”,世俗画及其作者也因此少有文字记载。高居翰认为,这些“失语”的、鲜有人关注的世俗画,值得更严肃的研究,也是打开艺术史研究面向的新兴资源。
《致用与娱情》通过对120余幅盛清时的世俗绘画进行视觉研究与风格分析,说明正是美人、春宫、家庆、祝寿等中国主流艺术史之外的“另类”世俗题材,在盛清时通过积极吸收西洋技法、融合南北宗的画风,创造了新的绘画方式与程式。通过挖掘世俗画在艺术史上的价值,作者打破文人山水画主导的中国绘画史叙事,丰富了中国绘画史的样貌。此外,作者还将社会文化史的变迁引入讨论,从画作中寻绎时代信息,呈现盛清时城市娱乐的发展、名妓文化与闺秀文化的兴替,以及江南和宫廷间的文化关系等,充分释放了世俗画中所蕴含的时代信息与文化张力。
09.《我的英语人生:从清华到北大》/李赋宁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04
索书号:K825.5/52 馆藏地点:逸夫五楼社会科学第三阅览室
豆瓣评分:9.4分/34人评价
内容简介:本书为著名英语教育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李赋宁的口述自传。李赋宁教授的人生经历很有代表性,可以说是近现代英语教育史的一个缩影。
他的小学和中学曾在北平、天津、陕西三地求学,大学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长沙临时大学和西南联大。毕业后攻读清华研究生,之后被聘为西南联大外文系讲师。1946年,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1950年回到清华大学教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到北京大学工作,任北大副教务长。
在英语教育面临转型的当下,以这本自传切入,回顾我国百年英语教育的历史,镜鉴过往,方能烛照未来。
10.《行星的秘密生活:太阳系的秩序、混乱与独特性》/[英] 保罗·默丁著,陈锐珊译;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08
索书号:P18-49/7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自然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8.5分/12人评价
内容简介:从离太阳最近的水星到遥远寒冷的海外天体,人类从未停止探索太阳系的脚步。保罗·默丁围绕行星介绍了太阳系中的各类天体,重点讲述不同天体的发现过程和主要特点。除了行星,书中提到的太阳系天体还包括常见的小行星、卫星等。本书为读者描绘了一幅较为完整的星空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