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馆藏图书推荐系列·第十六期

     访问次数: 10


0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卡尔·马克思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04  

索书号:A121/4604-3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9.3分/248人评价

内容简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手稿写于1844年,此期间,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刚刚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手稿是马克思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各种历史文献和思想观点进行系统研究和批判的最初成果。在手稿中,他论述了劳动对人类文明和历史进步的意义,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造成劳动的异化,给工人阶级和整个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工人阶级必须打碎私有制的桎梏,使本阶级和整个社会获得解放。手稿围绕这一基本思想,提出了一些列新的经济学观点、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观点。


02.《胡思乱想消除指南:用认知行为策略走出情绪困境》/[澳]萨拉·埃德尔曼著,陈玄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23.02  

索书号:B842.6/537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8.3分/235人评价

内容简介: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某些问题而陷入灾难性的胡思乱想无法自拔,事后复盘时却意识到事情的根源其实不值一提?因为纠结某些问题去找朋友谈心,结果被他们的话语点醒,以新视角思考,立刻如释重负?当你开始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你的感受会发生变化,无数恼人的杂念自然会被一扫而空。

我们每天的经历都可以证明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如何思考,决定了我们的感受如何。这个理念便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原则。

本书是对认知行为疗法全面而易懂的介绍,覆盖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沮丧、愤怒、焦虑、自卑、抑郁等八大消极情绪。针对每一种情绪问题,作者提供了极具实操性的解决方案和练习,帮我们挖出情绪背后作祟的错误观念,用思考和行动扭转感受,远离不健康的思维方式。


03.《西方旅游史:16-21世纪》/(法)马克•布瓦耶著,金龙格、秦琼芳、黎潜等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0  

索书号:F591.9/5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7.6分/74人评价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跨学科视野下的西方旅游文化史。作者介绍了16至21世纪旅游在西方世界如何出现并演变为全球性活动,阐明了乡间度假、登山、滑雪、阳光浴、泡温泉等当下依旧热门的旅游方式如何出现及演变。并首次聚焦游客身份,发现游客在旅游产生、命名、发展进程中的推动作用,从社会、经济、文学、文化、心理、养生甚至医学发展等角度,考察了从精英旅游发展成大众旅游的历史。

本书不仅是首部西方旅游通史,也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史,有助于理解旅游是如何塑造现代生活的。


04.《数字化生存:技术图像时代的传播图景》/周海宁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01  

索书号:G206.2/505  馆藏地点:逸夫四楼社会科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9.9分/42人评价

内容简介:本书基于国内外当下的媒介使用,以及对数字化存在、社会比较、媒介偏向、技术想象、信息价值观、机器信任、具身性、离身性、后人类主义、超人类主义、流行与反流行、共情、主观幸福感、认知失真、对话与文化等重要社会现象关键词的探究,对传播理论与媒介现象进行梳理、阐述与展望。较之经验性的研究方法论,本书更倾向于借助直观的社会观察以及传播哲学、美学领域的理论进行考察与研究。本书从文化的视角出发,考察中国媒介文化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价值,并立足于大众日常生活,考察媒介化的生存图景以及人类传播的意义与价值生成。


05.《走出语言自造的神话:中国新诗论集》/李章斌著;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3.01  

索书号:I207.22/929  馆藏地点:逸夫二楼文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8.8分/36人评价

内容简介:本书为李章斌近十年来的批评文章选集。主要聚焦于中国现当代诗人的语言意识与历史意识,对中国现当代的重要诗人如穆旦、多多、海子、张枣、朱朱等开展了一番细察的辨析,寻绎其语言意识、诗学理念的起源、动力以及历史关联。本书尤其关注先锋诗歌的“语言中心主义”倾向问题,分析其中存在的自我中心主义的痼疾以及写作伦理的困境,并探索走出“语言自造的神话”的若干理路。本书尝试着如何扎实、贴切地把握当代新诗在声音、修辞等方面纷繁复杂的语言细节特征,并探索、展望一种新诗的“声情批评”与“语言学批评”,开拓一种将当代诗评由虚入实、虚实结合的批评方法。


06.《哈德良回忆录》/[法]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著,陈太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23.01  

索书号:I565.45/401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文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9.1分/487人评价

内容简介:从西塞罗到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这段时期“曾出现一个独特的时刻,彼时,众神已灭,基督未显,唯人独存”!我的人生将有一大部分花在试图定义、然后描绘那独存于世并与全人类息息相关之人——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哈德良,原名普布利乌斯·埃利乌斯·哈德良(76.1.24—138.7.10,绰号勇帝),罗马帝国五贤帝之一,生活于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在位期间,他停止东方战争,与帕提亚国王缔结和约,改革官僚制度和法律,在不列颠岛北部建造了横贯东西的“哈德良长城”,并主持了大量艺术、建筑项目,如重建万神殿等。

《哈德良回忆录》一书采用书信体,透过老迈的哈德良留给十七岁继任者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的书信,娓娓道来一位尊贵的帝王,在生命终结之即,对人生、社会、爱情、政治、艺术等命题的观察与思考,也描述了他如何从军人一步步成为王者。书中不仅为皇帝呈现了文人、艺术家、旅行家、情人等诸多形象,还大量还原了古罗马时代的历史细节,既是一本写人生、写历史的小说,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类文明的深刻思考。


07.《梅兰芳与20世纪国际舞台:中国戏剧的定位与置换》/[美]田民著,何恬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2.01  

索书号:J821.2/11  馆藏地点:逸夫二楼建筑艺术阅览室

豆瓣评分:8.4分/52人评价

内容简介:本书是海内外第一本研究梅兰芳在20世纪国际舞台上影响的专著。作者聚焦于梅兰芳的访日、访美和访苏,在20世纪跨国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和戏剧大背景下,考察了梅兰芳和中国戏剧在国际舞台上的存在与定位。本书仔细探讨了布莱希特、梅耶荷德、爱森斯坦、塔伊洛夫、巴尔巴等重要人物对于梅兰芳的艺术和中国戏剧的互文化解释和挪用,同时也更深入地阐释了20世纪国际戏剧的互文化形成与建构。此外,作者还考察了中国方面对于梅兰芳出访的支持与反对声音,以及梅兰芳的访问演出对于中国人理解和界定其艺术所产生的跨文化影响。


08.《漂流北极:史上规模最大的北极科考行动》/[匈牙利]埃丝特·霍瓦思 摄影,[德]塞巴斯蒂安·格罗特、凯瑟琳娜·韦斯-图伊德著,曾千慧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22.12  

索书号:N816.62/3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自然科学第一阅览室

豆瓣评分:9.7分/71人评价

内容简介:北极是气候变化的中心。地球上没有哪个地方的变暖速度比北极更快。在这里,气候变暖的速度至少是地球其他地区的两倍。但是我们对北极的生态环境和复杂气候过程知之甚少……

海冰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当冰层破裂,相对温暖的海水与极冷的空气接触时,会发生什么?在极夜的条件下,在春日阳光越来越强、冰层下出现迸发出新生命之前,生态系统会发生什么变化?北极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又在多大程度上是气候变化的推动者?……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有史以来规模的极地探险项目MOSAiC(北极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流计划)启动了。2019年9月20日,“极星号”破冰船从挪威特罗姆瑟港口出发,去往冰冻的北极,随着浮冰开始为期一年的漂流。来自20个国家的科学家登上了这艘船,研究北极海冰和气候变化的后果。

本次考察由著名纪实摄影师埃丝特·霍瓦思担任随队摄影师。她在“极星号”上待了近四个月,用镜头记录下了北极天空的奇观、探险队员的工作、好奇的北极熊的来访。伴随这些照片的是MOSAiC研究人员的文字和评论,以及短小精悍的科普文章,帮助普通读者了解大气研究、生物地球化学、浮冰漂移等概念。

埃丝特凭借她在这次探险中拍摄的《北极熊和她的幼崽》获得了2020年世界新闻摄影奖(环境类)名、2021年ITB(柏林国际旅游交易会)可持续责任类图书奖。


09.《怎样在太空中敲钉子:我的国际空间站生活》/[俄]谢尔盖·梁赞斯基著,陈广秋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12  

索书号:V476.1/3  馆藏地点:逸夫三楼自然科学第二阅览室

豆瓣评分:7.8分/31人评价

内容简介:这本《怎样在太空中敲钉子》诞生于Bombora出版社的读者发给谢尔盖·梁赞斯基的问题,他们的问题千奇百怪,天真又不乏诙谐,简单又不失睿智。将这些问题的答案汇集到一起,最终就有了这本关于宇航员生活的书——透过国际空间站的舷窗,一位宇航员一边欣赏着我们这个星球,一边在给我们讲述着太空的故事。谢尔盖·梁赞斯基用他那简洁、幽默、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他讲到了火箭、国际空间站和联盟号的构造,与我们分享他太空飞行的体验。


10.《大科学:欧内斯特·劳伦斯和他开创的军工产业》/[美]迈克尔•希尔齐克著,王文浩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04  

索书号:Z228/292  馆藏地点:逸夫五楼社会科学第三阅览室

豆瓣评分:8.5分/32人评价

内容简介:《大科学》讲述了一个人和一项发明是如何改变科学研究的进程,并使科学研究为政府和工业服务的。

90多年前,在加州伯克利,一个有物理学天赋又足智多谋的年轻科学家琢磨着他的新发明,并宣称:“我要出名了!”他就是欧内斯特•劳伦斯。他的发明——回旋加速器——将彻底改变核物理学,而那仅仅是其影响的开始。加速器改变了科学研究的模式,其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在发挥重要作用。它加深了我们对大自然基本构成要素的理解,它还为赢得第二次世界战提供了巨大帮助,它使学术界、工业界乃至国际事务都深受其影响,它孕育出原子弹和太空计划。这是大科学的开始。

劳伦斯为此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并成为总统和业界领袖的知己。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劳伦斯和他的同事们在发明加速器和发现各种科学事实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看到他们因工作中的重大失误而带来的沮丧。作者为我们今天视为当然的小科学向大科学的转变这一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