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中国历史文化资料有五大发现: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明清大内档案和徽州契约文书。正是由于徽州契约文书的大量发现,才出现了徽学这一学科。如今,徽州文化是与藏文化、敦煌文化相并列的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它展示了华夏文明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是古徽州文明的结晶,也是汉文化精髓的缩影,它内涵丰富,形态特异,体系严实,它的品类之多,范围之广,年代之久远,保存之完好,在全国实属罕见。徽州文化的形成、发展以及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每年有欧美、日本、韩国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和国内学者来徽州(今黄山市及周边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和考察。本中心也多次接待过中外学者。
徽州文化是一个宏博的体系,它主要包括:徽商、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州建筑、徽派版画、徽派三雕、徽派金石篆刻、徽派盆景、徽州文房四宝、徽剧、徽菜、徽州方言等。徽州历代教育昌隆,它是徽州文化兴起和繁荣的重要支撑。徽州历史上出现过众多的著名教育家和学者,如:朱熹、戴震、胡适、陶行知、黄宾虹等。因此,发掘、整理、保存、编研徽州文化资料并为国内外徽学(亦称徽州学)研究者提供有关的信息,是本中心的应尽之责。本中心主要收集内容反映徽州自然和人文,或由徽州籍人士著述、制作的文字资料和实物资料,目前重点收集反映历代徽州人口、土地和宗法制度的契约文书及谱牒、方志。
一、徽学研究资料。徽州文化研究是我校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重点发展的特色项目。近年来我校已成功主办和协办了40多场国际国内徽学学术研讨会。收集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徽学研究方面的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3000余篇,有关徽学研究的现代图书近6000册。
二、谱谍。谱谍是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一个家族的历史反映历史、人口、经济、人类、遗传等学科,它以独特的方式反映着一个群体,一个区域的历史文化,成为各方人士寻根谒祖的重要凭据。目前收藏古徽州及周边地区谱谍300余部,涉及50余姓氏。
三、徽州文书。徽州是中国契约文书保存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徽州文书主要集中于明、清两代, 其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内容之丰富, 在国内实属罕见。本中心已收集徽州文书约80000余件(册)。
四、徽州古籍资料。徽州人杰地灵,人文荟萃,遗存了大量文化典籍,现收藏了古徽州一府六县地方志、山水志及人物志五十余种;收集了徽州人所著(或刻)古籍图书以及反映徽州政治、文化、经济、民俗、人文等古籍、手稿、手抄本等文献一千余册。
徽学研究
徽学是以徽州文书档案、徽州典籍文献、徽州文物遗存为基本资料,以徽州历史文化为研究对象,进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性学科。2001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视查黄山市时指出:“如此灿烂的文化,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一定要世世代代传下去,让它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江总书记对徽州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赞赏,对推动徽学研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徽学以其特有的魅力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本资料中心收藏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有关徽学研究的图书、期刋论文、国内国际徽学研讨会提交的会议论文约3000余篇,有关徽州地方社会、文化、历史、经济、地方人文等各类现代图书近6000册。
徽州文书
徽州文书是千百年来产生于徽州民间百姓生产、生活中的原始民间文献。徽州文书的大量面世,推动了徽学这门新学科的发展,也是徽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到目前为止,通过民间征集方式已收藏约八万余件(册)徽州文书。最早的文书为宋政和年间的石质冥契,纸质契约为明洪武年间赤契。根据徽州文书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将文书分为10个大类:土地关系与财产文书,赋役文书,商业文书,宗族文书,官府文书,教育文书与科举文书,会社文书,社会关系文书,民间文化文书,其他文书。在10个大类下,设置了129个二级类目,156个三级类目。我们现已建立了徽州文书特色数据库,自主开发了应用管理软件,用以检索、保存、管理这些珍贵资料。
徽州谱牒
古徽州历有修谱习俗,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反映了一个家族迁徙、兴衰情况,它维系的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家谱不仅是研究宗族演变发展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区域经济史、社会史、人口学、遗传学等重要资料。目前收藏古徽州及周边地区的宗谱三百余部,五十多个姓氏。最早的宗谱是明代正德四年编纂的《毕氏宗谱》,距今已有500多年。
徽州古籍
本中心收藏了古徽州一府六县地方志、山水志及人物志50余部。另外还收藏了反映徽州地方人、地、事及徽州人著述的古籍图书,手稿、手抄本等资料近千册。